随着亚洲雇主为2026年做准备,Insurance Asia发布的全面报告揭示了一个严峻的医疗保健格局,这可能会严重影响劳动力管理与员工福祉。Mercer Marsh Benefits最新针对67个市场268家保险公司的调查,描绘了医疗成本飙升与保障范围缩水的残酷现实,这将对企业策略与员工支持体系形成严峻考验。
最触目惊心的发现是亚洲地区12.5%的平均医疗通胀率预测——这将是连续第六年呈现两位数增长。部分国家面临更惊人的涨幅,印尼以17.8%的增幅高居榜首,菲律宾紧随其后达16%——这个数字远超该国2.9%的温和通胀率。

多重因素推动着医疗支出攀升。理赔数据显示,癌症、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是主要成本驱动因素。保险公司同时指出系统性问题:高额医疗理赔、低效的医疗体系,以及需要复杂医疗干预的老龄化人口。
保险公司的应对措施同样值得关注。63%的保险公司计划在2026年缩减保障范围,较前一年的43%大幅跃升。这一趋势可能给员工带来深远影响,或将更多财务负担与医疗风险转嫁给个人。

心理健康保障仍是突出短板,仅31%的亚洲保险公司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这暴露出员工整体医疗战略中亟需改进的关键领域。
Mercer Marsh Benefits亚洲区主管Steven Yu对这些挑战提出了精辟见解。他指出虽然削减福利可能为雇主带来短期财务缓解,但此类作法最终将损害员工留任与组织健康。他主张采取更具战略性的协作方案:基于数据的福利计划设计、针对高理赔客户的精准干预,以及预防性医疗投资。

预防性措施成为核心建议。定期癌症筛查、基础诊疗与健康问题早期发现,既能控制未来支出,又可促进员工长期健康。这种积极主动的策略提供了优于被动节流的替代方案。
报告同时揭示令人忧虑的现象:37%的保险公司反映触及终身保额的案例正在增加。这些情况往往导致特例处理,最终将成本转嫁给员工,制造额外财务压力。
超越医疗保健范畴,亚太地区保险市场正经历动态演变。科技创新、监管改革与战略性市场扩张创造新机遇。苏黎世保险等公司正在开发统一平台,而MSIG马来西亚与大东方等企业则运用数据与人工智能推动增长,开发专项产品。
对亚洲雇主而言,信息已然明确:要驾驭2026医疗格局,需要战略思维、与保险公司的协同合作,以及对员工全方位支持的承诺。短期节流或许能带来暂时缓解,但可持续解决方案需要兼顾财务约束与员工健康的全局视野。
随着该地区持续适应这些挑战,那些优先建立战略医疗合作、投资预防医疗、并维持强健员工支持体系的雇主,将在这个日益复杂的医疗与保险环境中占据最佳发展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