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活躍程度持續上升 病毒陽性比率超越今年初冬季流感季節高峰
衛生防護中心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整體流感活躍程度持續上升,過去一周流感病毒陽性百分比為12.02%,高於前一周的9.70%,並已超越今年初冬季流感季節最高一周的10.54%。目前主要流行病毒為甲型H3流感,佔整體病毒檢測近八成。
美國擬撤銷香港電訊國際營運權 特區政府斥美方泛化國家安全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表示,基於國家安全疑慮,正採取行動撤銷香港電訊國際(HKT International)在美國的營運權。特區政府發言人回應本台查詢時表示,強烈不滿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在未有提出任何事實根據的情況下打擊香港企業,損害有關企業合法權益,破壞正常的國際經貿秩序。
特區政府重申,美方應公平對待在美投資經營的香港企業。香港一直堅定支持自由貿易,反對任何國家施加阻礙正常貿易和商業運作的措施或限制。特區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事態發展。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以香港電訊與中國聯通美洲分公司有關聯為理由,公布「陳述理由命令」,要求香港電訊及其子公司,說明委員會為何不應啟動撤銷程序,若程序最終確定,將阻止香港電訊在美國境內提供國際和國內電信服務。
香港電訊回覆本台查詢時指,正仔細審閱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發出的「陳述理由命令」,以全面了解相關情況。集團將向相關機構作出適當回應,並盡力履行對所有持份者的責任。
醫衞局指人口老化和持續推出新服務是醫療開支增加的主因
政府公布2023/24年度《本地醫療衞生總開支帳目》,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為大約2512億元,較對上一個年度增長8.6%,接近200億元,相對本地生產總值8.3%。公共開支佔整體經常開支51.8%,超過1300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約4.3%;私人支出佔48.2%,達1211.35億元,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約4%。
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胡偉文表示,數字較人口老化程度相若的地區低,反映本港公營醫療系統高效,又認為隨著人口老化和持續推出新服務,加快服務流程,成為醫療開支增加的主要原因。
胡偉文指出,面對人口老化,服務需求增加,導致醫療成本上升,開支增加的趨勢難免出現,但趨勢快慢需要視乎多個因素,包括未來人口結構、經濟發展和醫療政策等,當局會推出更多基層醫療計劃,減少市民使用專科診症和昂貴費用醫療服務的機會,希望讓整體醫療系統更有韌性面對人口老化的挑戰。
政府2022年底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提出長遠目標基層醫療與專科服務的開支比例為4:6。胡偉文說,政府近年成立基層醫療署,推出慢病共治計劃,基層醫療健康開支比例不斷上升,2023/24年度的經常開支佔整體大約3成,創過去10年新高,但當局沒有指標要在特定時限內再推高比例,強調以實證為本,透過不同計劃投放資源,針對性地為市民提供服務。
假文件證末期病助早領強積金 警拘16人涉款逾400萬元
警方早前根據舉報深入調查,疑詐騙集團偽造假文件,以末期病及喪失行為能力為由協助提早取強積金供款,從中抽佣圖利。警方周一(13日)起一連三日展開代號「夜轟」行動,拘捕16人,涉及強積金供款逾400萬元。
食安中心發現有來自日本受管制縣份的水產品進口本港
食物安全中心公布,發現有來自日本受管制縣份的水產品進口本港,懷疑違反《食物安全命令》,涉事產品已被封存,沒有流出市面。
中心發言人說,在檢查相關日本進口食品批次時,發現於《命令》發出後,分別在宮城縣製造、加工或包裝的一包冷凍帶子及兩批共6包冷凍海膽,進口商涉嫌違反相關《命令》。中心會繼續跟進事件,包括通知日本當局,如有足夠證據,會向涉事進口商提出檢控。
因應日本福島核污水排放海洋,特區政府自2023年8月24日起,禁止來自日本十個較高風險都縣的水產進口本港,包括日本東京、福島、茨城、宮城、千葉等。
海關於機場檢獲約值330萬元大麻花拘捕一名女子
海關在機場偵破一宗行李藏毒的販毒案件,檢獲約16.5公斤懷疑大麻花,市值約330萬元,並拘捕一名女子。
一名25歲女旅客今日從泰國曼谷飛抵本港,海關在她的寄艙行李內發現該批懷疑大麻花,於是把她拘捕。被捕女子已被控以一項販運危險藥物罪,案件明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
2023/24年度醫療衛生經常性開支約2512億元 按年增8.6%
醫衛局公布2023-2024年度《本地醫療衛生總開支帳目》,醫療衛生經常性開支增加200億元,折算下市民人均醫療開支按年增加1854元。醫衛局副秘書長胡偉文說,人口老化下醫療開支上升具挑戰,而發展基層醫療能降低開支,長遠冀基層醫療開支比例,提升至整體醫療開支4成。
尖東聖誕燈飾設AI光影展 市民可提供溫馨照片展示
信和集團今年尖東舉辦聖誕燈飾加入新元素,位於尖沙咀東麼地道的尖沙咀中心及帝國中心,首次安排AI光影匯演「Windows of Wonder」,並邀請市民及遊客參與,市民可以向主辦單位提交照片,並講述照片故事,相片有機會在商廈屏幕展示。
55歲女子感染基孔肯雅熱 潛伏期內曾訪中山市
衛生防護中心表示,截至今日(16日)下午5時,新增錄得1宗感染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患者為一名55歲女子,住所位於觀塘區。初步調查顯示,她於10月9日至10日獨自到訪廣東省中山市。中心指,由於患者於潛伏期曾到訪廣東省,認為她是在外遊期間受到感染,將繼續進行流行病學調查,並已把個案通報廣東省衛生當局。
國際培幼會研究:一成受訪女性陷月經貧窮 半數月經困擾不想當女人
國際培幼會(香港)委託聖方濟各大學,共同進行首份全港性月經貧窮研究調查《香港月經貧窮現況分析》,2025年6至8月以隨機電話訪問收集1,000名12至54歲本港女性的意見;並於8月至9月期間進行7場焦點小組訪談,對象包括女性劏房居民、食物銀行受助者,少數族裔、以及院舍少女等弱勢群體。研究顯示,每十名受訪者中便有一人因經濟困難難以購買或取得月經用品,以人口推算即約有23.6萬名12至54歲女性處於「月經貧窮」狀態;另超過27%的女性及接近三成少女及年輕女性因經濟拮据而需要節省使用相關衛生用品,曾經歷某種形式的「月經貧窮」。國際培幼會(香港)總幹事蕭美娟表示,培幼會十分關心本港女童是否也遭遇月經貧窮問題,而本港相關研究與數據不足,因此培幼會開展這次研究調查,期望透過調查了解相關情況,為未來推動月經平權及消除「月經貧窮」提供實證基礎。另外,聖方濟各大學助理教授霍婉紅及馮家宜指出,根據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建議,衛生巾應至少每四小時更換一次,即每日不少於六次,以維持基本衛生並降低感染風險。然而,調查發現約四分之一的受訪者每日僅更換三次月經用品,遠低於建議標準。焦點小組訪談進一步反映,不少基層少女為節省開支而減少用品消耗,會採取「頻密如廁排血」或「在衛生巾上加墊紙巾」等方式延長使用時間。這些因經濟壓力而衍生的應對策略,雖能暫緩支出負擔,卻可能增加健康風險,凸顯「月經貧窮」對女性衛生與健康管理的深層影響。調查亦顯示本港「月經羞辱」普遍,近三分二女性曾聽聞或經歷負面評論;近半數(49.6%)受訪者因月經帶來的身心困擾,而表示「寧願自己不是女性」。其中,「月經羞辱」的情況在12至24歲年輕女性群組中最為嚴重,18歲以下受訪者中,34.8% 對月經感到尷尬或羞恥,比例為各年齡組別中最高。此外,六成受訪者表示,學校、職場或公共場所未提供月經用品,或不確定是否提供。在經期健康管理方面,霍補充調查發現,雖然95.8%的女性曾出現經期不適,但93.3%從未求醫;逾六分之一的受訪者曾有與月經相關的感染或婦科問題,其中17.3%從未接受治療,或會形成隱性健康危機。
教局邀全港學校申請冠名舉辦「心繫家國」活動 下月中前交申請表
教育局今天(16日)致函全港中小學和幼稚園,指所有學校可以在今學年(2025/26)舉辦一項「心繫家國」系列冠名活動,校方可以在下月14日或之前向當局交回申請表,而局方將於今年12月底前透過電郵通知學校申請結果。
立法會經完善 議政質量效率兼備
政府舉辦「行政立法同心治港創未來」研討會,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會上表示,完善選舉制度後,立法會的議政質量、效率兼備,符合香港實際情況,屬適合香港的民主選舉制度,他相信下屆立法會能延續良好勢態。 李家超在研討會作主旨發言,指出完善後的立法會,成績有目共睹。行政立法關係回歸理性,行政和立法機關按行政主導和「愛國者治港」的原則有效發揮良性互動。在四年會期內,本屆立法會審議通過約130條法案,較上屆立法會同期超出60%。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審批261個項目,總承擔額共6,972億元。 本屆立法會又通過制定多項對香港長遠發展極為重要的法案,包括《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完成26年多未能完成的《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的憲制責任和歷史使命。 他指,完善選舉制度完全扭轉以往反中亂港勢力長期騎劫立法會和區議會的破壞情況。議會不再出現「拉布」、流會;不再有刻意侮辱政府官員、癱瘓立法會運作、阻撓特區政府施政、公然與外國和境外勢力及其代理人勾結、請求外國制裁特區政府官員或司法人員等;不再見到立法會議員組織或參與嚴重危害國家安全,損害特區政府及特區的憲制秩序、法治和社會秩序的行為和活動。 李家超深信,第八屆立法會必定延續現屆立法會所展現的良好勢態,進一步展現行政主導和「愛國者治港」原則相適應下的良政善治,行政立法進一步互相配合、互相制衡,在創新改革中打開發展新局面。 第八屆立法會選舉的提名期下星期五展開。他鼓勵愛國愛港立場堅定、有管治能力、熱心服務公眾的人士積極參選。 李家超發言後,政務司司長陳國基、立法會主席梁君彥、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秘書長譚耀宗,以及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作專題演講。 陳國基說,本屆立法會議員由愛國者組成,議政風格煥然一新,摒棄過往譁眾取寵、「拖後腿」和對抗式的政治文化。行政立法機關之間重建互信,大大提升特區政府的管治效能。政府可以更專注於政策制定,聆聽理性、務實的建設性意見,盡早落實更多有利於社會發展和惠及民生的措施。 他又指,立法會已舉辦20次前廳交流會,成效非常正面。而立法會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採取革新模式,行政長官除了回答問題,也可以諮詢議員意見,實現雙向溝通。 研討會邀請愛國愛港團體、社會各界代表,以及專家學者共同交流,以加深社會大眾對行政立法機關相互促進、「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特區良政善治重要性的認識。
本地醫療衞生總開支帳目發表
醫務衞生局表示,2023至24年度香港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為2,512.07億元,較上年度的數字(不包括2019冠狀病毒病相關開支)增加8.6%,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為8.3%,人均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33,334元。 醫衞局今日發表2023至24年度本地醫療衞生總開支帳目。在經常性開支中,公共醫療衞生支出佔51.8%,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為4.3%。該局副秘書長胡偉文表示,此數字較鄰近一些人口老化程度相若的地區低,證明香港的公共醫療系統非常高效。 胡偉文指,為提升香港醫療系統的可持續性,當局不斷推進發展基層醫療。這次數據顯示基層醫療開支佔29.3%,為過去十年最高,顯示當局工作的成效。 私人醫療開支方面,該年度的相關支出佔香港醫療衞生經常性開支48.2%,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為4%。 胡偉文表示,政府2019年推出的自願醫保計劃已見成效。在私人第二、第三層醫療開支中,醫療保險計劃過去十年佔私人支出的比例由33.4%上升至44.8%,成為日益重要的私人醫療服務資金來源。 截至2024年年底,自願醫保計劃保單已達142.8萬張,估計在全港個人償款住院保險市場的佔比約為三分之一。 胡偉文續說,因應人口老化的趨勢,醫衞局不斷深化醫療改革,包括發展基層醫療,扭轉現時重治療、輕預防的體制和觀念,並全力推展公營醫療收費改革,加強精準資助。
陳茂波紐約出席多場交流活動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第二天在美國紐約訪問,出席由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和香港駐紐約經濟貿易辦事處聯合舉辦的午餐會,與當地資產管理機構代表及基金經理等進行圓桌交流,並到訪聯合國。 午餐會有十多名來自美國金融投資、醫藥、文創和智庫的領袖出席。陳茂波跟與會者分享香港最新的經濟發展情況,並與他們深入交流。他特別分享香港在推動金融市場、創科發展、區域供應鏈等方面的策略,以及在積極引進企業和人才、吸引投資、發展北部都會區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協作方面的情況。 他表示,香港歡迎美國企業和人才來港發展,通過香港開拓內地和亞洲市場,把握這一波發展機遇。 陳茂波強調,「一國兩制」是長期安排,香港是自由港、維持普通法和良好法治、開放、多元和高度國際化等優勢均不會改變。在回應與會者提問時,陳茂波表示,儘管最近關稅戰有升級之勢,但香港會堅定維持自由港地位,實行自由開放和可預期的貿易政策和措施。 在與美國主要基金和資產管理代表進行圓桌交流期間,陳茂波介紹香港的經濟和金融情況,尤其新股集資市場、再融資市場、固定收益和貨幣市場、私募基金、資產及財富管理、綠色金融、穩定幣、數字資產等金融市場的機遇。 他指出,香港資產市場發展勢頭不錯,在海內外投資者看好中國科技發展和加大配置下,股票市場大幅上升;住宅物業市場也呈穩住的趨勢。香港作為聯通內地和全球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會持續為美國和全球各地的投資者帶來投資機遇。 到訪聯合國期間,陳茂波與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會面。陳茂波感謝國家一直在多方面給予香港大力支持,包括在外交部的推薦下,多名香港青年公務人員得以參與聯合國初級專業人員計劃,以中國人員身分到聯合國任職,讓他們取得國際機構工作經驗,擴闊視野。香港特區樂意繼續推送特區年輕公務人員參與計劃。 他又拜會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陳立,討論中美關係、香港發展等議題。 此外,陳茂波與一批在聯合國任職的年輕人員共進早餐,聽取他們在聯合國工作的經驗。
幼稚園概覽網上版發布
教育局今日發布幼稚園及幼稚園暨幼兒中心概覽,提供全港約970所幼稚園、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的基本資料,提升學校透明度,讓家長掌握更多相關資訊。概覽設流動應用程式版本以供下載。 概覽列出各幼稚園2025至26學年的核准學費、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名單和其扣減政府資助後的核准學費,也會顯示已完成質素評核的幼稚園達標情況。 各幼稚園校長、教師人數和有關學歷、學生人數、師生比例、課程資料、售賣主要教育用品參考價目、報名費、註冊費、入學申請資料等也載於其中。 此外,概覽設欄目介紹對非華語學童的支援和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童的支援,方便家長參考。
呼吸道合胞病毒已納入恆常監測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恆常為呼吸道樣本進行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檢測。防護中心也會監測公立醫院內呼吸道合胞病毒相關的住院情況,並監察學校和院舍的上呼吸道感染爆發情況,每周在網頁公布陽性數字和百分比。 防護中心今日回應傳媒有關監測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查詢,指實驗室監測數據顯示,過去12周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陽性百分比徘徊在2.5%至3.5%之間,相較今年上半年每周少於1%的水平為高,但遠低於以往高峰期錄得的8%至10%。 防護中心的分析也顯示,2023年1月至2025年6月,75歲或以上長者與呼吸道合胞病毒相關的死亡率平均每年為每100,000人有10.3宗,低於季節性流感的每100,000人有80.2宗。長者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相關的住院率也低於季節性流感。 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在今年1月的會議討論長者使用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認為在本港註冊的兩款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安全及有效。由於仍有待世界衞生組織提出具體建議和取得相關成本效益分析的本地數據,因此暫時不建議為全部長者普遍接種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 醫務衞生局已委託香港大學進行有關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成本效益分析。待分析完成後,科學委員會將根據分析結果和最新科學實證,再次討論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接種事宜。
Back to the Future x Casio 40 週年聯乘手錶發售資訊
Casio x Back to the Future《回到未來》40 週年限量計算機錶 CA-500WEBF: 限量版 CA-500WEBF 向經典電影致敬,細節融入 DeLorean 的 Time Circuits 與 Flux Capacitor 元素。
特首授旗予全運會特區代表團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15屆運動會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團授旗儀式今日在九龍公園體育館舉行,行政長官李家超主持儀式,向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兼香港特區代表團團長羅淑佩授予香港特區區旗。 羅淑佩致辭時說,這次是香港自回歸祖國以來第八次參加全國運動會。在上屆2021年陝西舉行的賽事中,香港特區代表團取得兩金五銅共七面獎牌,成績令人鼓舞。近年來,中國香港運動員也在多項國際大型賽事中屢創佳績,在去年舉行的巴黎奧運會更取得歷史性兩金兩銅的成績,為香港體育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她表示,這些成績除反映運動員的能力不斷提升,也證明特區政府培訓精英運動員的方向正確,同時展現特區政府與香港社會各界多年來攜手推動體育發展的成果。 本屆全運會香港將派出歷來規模最龐大的代表團參加,包括逾600名運動員及約270名隨隊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出戰28個競賽項目,連同23個群眾項目的參賽及工作人員,總人數超過1,800人。 其他出席授旗儀式的嘉賓包括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孫尚武、全運會香港賽區統籌辦公室主任楊德強等。
男子花劍 主場衝金
第15屆全國運動會擊劍賽事下月15日至20日在啟德體藝館上演,港隊將由蔡俊彥、張家朗、梁千雨和吳諾弘出戰男子花劍項目。隊中不乏冠軍人馬,這次主場出擊志在團體賽爭金。早前在2025年世界劍擊錦標賽男子個人花劍為香港奪得該賽事首面金牌、世界排名升上第一的蔡俊彥表示,世錦賽後放假,復操需時適應,但團隊本月初到日本東京集訓,上月也與訪港的外隊切磋劍技,務求以最佳狀態出戰全運會。「有法國隊、日本隊,這些世界最強勁旅和我們一起練習,希望適應他們的強度後,更有利之後迎戰內地選手。」他指,內地劍手比他靈活的大有人在,會再深入鑽研自身優勢,尋求制勝之道。吳諾弘和梁千雨均表示,復操後狀態穩步提升。至於兩屆奧運金牌得主張家朗,坦言自己仍處於半放假狀態。「但我想大家目標很一致,就是期望在全運會,在香港主場取得佳績。」據全運會擊劍規程,團體賽是根據三站資格賽積分排名,香港隊雖然可以不參加資格賽直接晉級,但也因此會排名較低,很可能在淘汰賽早段便要硬撼傳統強隊,被問到是否有信心,蔡俊彥如此回應。「他們比我們更要擔心,我想沒有人想遇上我們。廣東隊、上海隊都有個別強勁的選手,但最難應付的團隊,當屬福建隊。」梁千雨憶述之前部分內地選手會赴港參與訓練營,令他見識到很多高手未必角逐世界賽,但實力非凡,必須有所防備。吳諾弘就指以往備戰世界賽,可透過網上片段分析對手,但全運會情報有限,更考驗臨場適應能力。歷屆全運會,香港劍擊隊共取得一銀五銅,包括兩面來自男子花劍團體的銅牌,本屆主場出擊,花劍團隊劍指金牌,蔡俊彥對團體賽胸有成竹,「因為我很相信我的隊友」,他又期望個人賽打入八強。梁千雨表示,首次踏足全運會賽場,想盡力專注於每一劍、每一分,個人賽並無訂立明確目標,「但我認為我們很有能力在團體賽衝擊金牌」。吳諾弘感謝市民支持港隊,稱會以平常心作賽,「不希望壓力太大、影響發揮。」張家朗則稱會珍惜在香港比賽的時光。「尤其是劍擊比賽甚少在港舉行,對我來說,最重要是好好享受,有家人、朋友在身邊支持,這是最開心的事。」 本屆全運會擊劍賽事個人賽及團體賽項目包括男、女子組的重劍、花劍和佩劍,將產生共12面金牌。
女子重劍 全力備戰
第15屆全國運動會擊劍賽事下月15日至20日在啟德體藝館上演,個人賽及團體賽項目包括男、女子組的重劍、花劍和佩劍,將產生共12面金牌。港隊會由佘繕妡、朱嘉望、陳渭泠和吳海諦出戰女子重劍團體賽項目,她們正全力備戰。其中,剛在第32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女子重劍個人賽成功衞冕、世界排名躍居第四的佘繕妡表示,會認真對待每個比賽,全運會也不例外。「我們會打足十分精神、付出十分力量。」團隊在7月的2025年世界劍擊錦標賽打入16強,朱嘉望形容該次比賽是四人培養默契的好機會。「因為我們這個組合相對較新,最後在世錦賽發揮不俗,讓我們了解到自己的強項和短處。」針對內地對手體能強勁的特點,港隊正加強操練、強化體能。 朱嘉望表示,希望加強步法,並保持體能在理想水平,以確保在比賽中有足夠力量奮戰至最後;陳渭泠笑稱各隊員正每日加強鍛煉核心肌群,而佘繕妡則補充還要提升敏捷度。談笑間,盡顯各人默契。年僅16歲的吳海諦是團隊中最年輕成員,這次全運會只出戰團體賽。她說今年首次夥拍師姐們出外比賽,期望以現時成年組賽事的經驗,為港隊出一分力。談及備戰期間的挑戰,陳渭泠指出,港隊一向活躍於國際賽事,但全運會是與內地省隊對陣,因此不太了解對手;朱嘉望則表示,內地劍手在競逐全運會前,已透過連串全國錦標賽爭取積分和排名,而港隊沒有參加這些賽事。「所以我們的團體排名可能略低,預計團體第一場比賽會是硬仗,不過我相信我們能應付。」回顧歷屆全運會,香港劍擊隊共累積六面獎牌,當中包括已退役的江旻憓上屆在女子重劍個人賽奪得的銅牌。如今港隊即將歷史性主場出擊,佘繕妡如此總結女子重劍隊的期望。「無論個人或團體賽,我們都希望有突破,不單想爭取獎牌,我們也希望享受這個比賽,打出運動員的精神,讓香港市民多認識劍擊,多點支持我們香港運動員。」
政府歡迎立會通過網約車規管法案
立法會今日通過《2025年道路交通(修訂)(網約車服務)條例草案》,政府表示歡迎,認為是引入網約車服務規管制度、為市民提供更安全可靠及多元的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的重要里程碑。 《2025年道路交通(修訂)(網約車服務)條例》引入網約車服務的規管框架,訂明提供網約車服務的平台、車輛及司機三方均須領取牌照或許可證;並加強與非法取酬載客相關的罰則和安排。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表示,特區政府決心引入規管網約車服務的法律框架,處理多年來有關網約車的爭議,為市民提供更多安全合法的出行選擇,同時推動點對點行業現代化和年輕化,實現市民、的士、網約車共贏。 她續說,條例是政府踏出立法工作的重要一步,透過先確立規管的原則性事宜,為下一階段訂定技術細節奠定堅實的法律基礎。政府隨即會着手推進下一步的工作,包括與持份者聚焦討論磋商,並透過附屬法例和牌證要求訂定各項規管細節;並會繼續聆聽各方的意見和建議,務求做到以民為本,多方共贏。 條例10月24日刊憲。政府計劃明年上半年將訂定規管細節的附屬法例提交立法會審議,以期在明年年中完成相關立法程序。視乎獲發網約車服務牌照的平台的籌備工作,預計持牌網約車平台可於明年第四季內開始營運。
全運會第三批次賽事門票明日發售
第15屆全國運動會第三批次賽事門票明日上午10時起公開發售。 這次開售的門票為廣東賽區13個項目,包括羽毛球、籃球(男子成年組、女子成年組、女子22歲以下組、女子18歲以下組)、武術(套路)、游泳、舉重、自行車(競速小輪車)、皮划艇(靜水、激流迴旋)、攀岩和射擊(飛碟)。 其中,羽毛球、籃球(男子成年組、女子成年組)和游泳為熱門項目。 公眾可通過官方線上票務平台,包括十五運會官方票務網站或微信「十五運會官方票務」小程序購買電子票。香港市民購買廣東賽區門票須使用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每張訂單最多可購買同一場次門票六張;熱門項目則每張訂單限購同一場次門票三張。 十五運會香港賽區八個項目中,擊劍自9月20日開售以來,周末賽事門票在線上平台反應熱烈。全運會香港賽區統籌辦公室將調整擊劍線上與線下門票分配數量,並已將沙灘排球和籃球(男子22歲以下)部分原定線下銷售的門票調撥至線上,方便公眾購買。統籌辦會依據銷售情況,適時調整各項目線上線下門票分配數量。 全國第12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香港賽區的三個競賽項目—硬地滾球、輪椅擊劍和乒乓球(TT11組)的門票本月稍後發售。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乒乓球項目門票將免費派發,具體安排容後公布。
盧寵茂:預計今年底前可將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擴展至南沙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聯同粵澳政府有序地擴展救護車跨境轉運病人安排,包括實施雙向轉運,以及納入珠海和南沙兩地指定醫院。特區政府今日聯同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就「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進行演練,測試在模擬載送病人的情况下的救護車跨境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沙院區至屯門醫院的行車路線及出入境安排。
積金局首次發現涉嫌以虛假文書訛稱罹患末期病提取強積金
積金局表示,首次發現有人涉嫌偽造或使用虛假文書,以「罹患末期疾病」為由非法提早提取強積金。警方早前接獲一間「強積金受托人公司」轉介,指懷疑有人涉嫌以虛假文件提早提取強積金供款。調查發現有強積金供款人透過中介以虛假文件聲稱自己「完全喪失行為能力」或「罹患末期疾病」,成功提早提取強積金。警方以欺詐罪拘捕了16名男女,年齡介乎31至56歲。
警方調查發現有犯罪集團主腦假扮成中介,於社交媒體上刊登廣告,聲稱可以安排中介幫強積金供款人向強積金受托人公司提交虛假醫生證明,聲稱完全喪失行為能力或罹患末期疾病,以提早取回強積金。警方說,強積金供款人只需要將提供個人資料以及於申請表格上以電子方式簽名,再透過社交平台交予所謂中介,無需和中介見面。當強積金供款人成功提取強積金後,中介會向供款人收取5%至30%佣金。
積金局高度關注有不法之徒涉嫌偽造或使用虛假文書,以「罹患末期疾病」或「完全喪失行為能力」為由非法提早提取強積金,積金局會全力配合警方的執法行動,並提醒強積金計劃成員切勿以身試法。
積金局發言人表示,積金局與警方及強積金受託人一直保持緊密聯繫,必定會跟進任何可疑個案。根據《刑事罪行條例》,任何偽造或使用虛假文書的行為均屬刑事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處監禁14年。
衞生防護中心指呼吸道合胞病毒未呈現明顯季節性高峰
衞生防護中心回應傳媒有關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查詢,指一直監察本地主要呼吸道疾病,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活躍情況及疾病負擔,由於仍有待世衞提出具體建議和取得相關成本效益分析的本地數據,暫時不建議為全部長者普遍接種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
中心表示,今年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情況未呈現明顯的季節性高峰,監測數據顯示,過去12周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陽性百分比,徘徊在2.5%至3.5%之間,相較今年上半年每周少於1%的水平為高,但遠低於以往高峰期錄得的8%至10%。
中心指出,長者和幼兒是最受呼吸道合胞病毒影響的群組,死亡個案主要集中在長者,2023年1月至今年6月期間,75歲或以上長者與呼吸道合胞病毒相關的死亡率,每年平均每10萬人有10.3宗,低於季節性流感的每10萬人有80.2宗,長者住院率亦低於季節性流感。
中心又說,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今年1月曾討論長者使用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的事宜,在審視本地流行病學數據、有關疫苗效力、安全性和潛在不良反應的科學數據後,認為已在港註冊的2款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安全及有效。委員會認為長者可考慮徵詢家庭醫生意見,了解接種效益、風險及必要性,並根據醫生的評估,決定是否接種。醫務衞生局已委託港大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待完成後,科委員會將再次討論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接種事宜。
盧寵茂預計年底前將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擴展至南沙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預計可於年底前將「大灣區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擴展至南沙。
特區政府今日聯同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就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進行演練,測試在模擬載送病人的情況下,救護車跨境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南沙院區至屯門醫院的行車路線及出入境安排。
盧寵茂表示,演練大致暢順,又說當局分別在上月底及今日與珠海及南沙兩地順利進行演練,為下一階段擴展試行計劃做好準備,粵港政府部門會繼續保持緊密溝通和合作,積極推進《施政報告》提出有序擴展救護車跨境轉運病人的安排。
當局說,自試行計劃啟動以來,整體運作良好,至今已將17名病人由深圳和澳門的指定派送醫院轉運到香港的指定公立醫院。
保安局接獲通報指陽江核電站發生運行事件
保安局接獲廣東省核應急委員會辦公室通報,指陽江核電站發生運行事件,對機組安全、員工健康、周邊公眾和環境無造成影響。根據國際核事件分級標準及核安全法規,事件界定為0級偏差。
事發在本周三,陽江核電站1號機組的蒸汽發生器供水系統,按計劃進行系統切換期間,電動主給水泵跳閘,觸發另一個電動輔助給水泵自動啟動。處理過程中,機組處於安全狀態,三道安全屏障完整,無放射性物質對外釋放。
陽江核電有限公司已向監管單位報告,將開展內部經驗回饋。
七旬翁失蹤半個月後被發現倒斃山坡 據悉患有認知障礙
下午3時許,警方在大埔汀麗路南坑村調查一宗失蹤人口案,其間發現一名老翁倒臥在上址附近山坡草叢。警員及救護員接報到場,73歲姓劉男子現場證實死亡,事主死因有待驗屍後確定。據了解,事主為一名失蹤人士,9月30日下午在寶湖道一商場最後露面後便告失蹤,其家人同日向警方報案。案件列作屍體發現及尋回失蹤人士。事主親友到場了解,有人傷心痛哭。
美國路德會再批香港國際學校擁6.5億元可轉售物業「不誠實」 校方:強烈譴責抹黑
創辦香港國際學校的美國路德會上月入稟高等法院,指控負責營運學校的Hong Kong International School Association Limited (HKISAL)收取過高學費、擁有巨額財政儲備等是為「富裕精英」服務,違反營運協議,雙方爭拗拉鋸逾月未平息。美國路德會今(16日)會見本報等傳媒,引述校方早前發家長信,聲稱校方持的房地產均不能變賣,以此解釋其擁有巨額資產;美國路德會駁斥此說,指HKISAL在校外擁有3幢物業,全屬「無限制租約」,可以轉售、抵押等,估值約6.5億元,批評學校領導層「不誠實」。
O.PARK2污水處理設施故障 事件對附近環境未構成影響
環保署發言人表示,位於新界沙嶺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二期(O.PARK2)的污水處理設施,出現故障,導致污水處理設施內的氨氣濃度水平,高於勞工處訂定的職業衞生標準,署方已將有關情況通報勞工處和消防處。
勞工處和消防處已派員到現場了解情況,環保署會與相關部門緊密合作。現場實測數據顯示,事件對附近環境並未構成影響。環保署承辦商正進行緊急維修,在維修期間,O.PARK2會繼續接收廚餘及按情況調整安排,並會按照勞工處和消防處提供的安全建議進行維修工程。
環保署又指,將會主動聯絡廚餘運送者及其他受影響的持份者,說明相關安排及提供所需支援。
O.PARK2設施內氨氣濃度回落正常水平 環境未受影響
環保署發言人表示,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二期(O.PARK2)昨晚因故障導致污水處理設施內的氨氣濃度,高於勞工處訂定的職業衞生標準,經消防處和勞工處人員在場協助處理後,有關設施內的氨氣濃度已回落至正常水平,根據處理期間的現場實測數據顯示,事件對附近環境並未構成影響。
環保署又指,署方承辦商已採取緊急措施,確保氨氣濃度維持在正常水平,包括加強抽風及暫停污水處理設施運作,以便進行緊急維修。在污水處理設施維修期間,O.PARK2會繼續接收廚餘及按情況調整安排,並會按照勞工處和消防處提供的安全建議,進行維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