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衞生防護中心(CHP)現正調查一宗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個案,強調了解這種可能嚴重的細菌性疾病的重要性。該個案涉及一名15歲男青年,他此前沒有顯著健康問題,顯示任何人都可能受到這種感染的威脅。
這名青少年的病情在9月25日開始出現,當時他出現了腦膜炎雙球菌感染的典型症狀:發燒、頭痛、嘔吐,以及手腳上出現小紅點。他翌日意識到自己病情的嚴重性,遂到伊利沙伯醫院的急症室求醫。實驗室檢測證實其腦脊液中含有腦膜炎雙球菌,確診為腦膜炎。幸運的是,該少年現時情況穩定。
腦膜炎雙球菌感染是由腦膜炎雙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引致的,這種細菌可通過直接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如咳嗽或打噴嚏的飛沫傳播。該感染可表現為兩種危險的形式:腦膜炎雙球菌敗血症和腦膜炎雙球菌腦膜炎。腦膜炎雙球菌敗血症的特徵是突發高燒、劇烈頭痛、特徵性的紫斑皮疹,以及可能致命的休克。腦膜炎雙球菌腦膜炎則表現為高燒、嚴重頭痛、頸部僵硬、嗜睡、嘔吐、畏光,有時也可能出現皮疹。若不及時治療,兩種病症都可能引致嚴重併發症,包括腦損傷或死亡。
這個個案特別重要,因為它代表了今年香港報告的第九宗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個案。作為需呈報的疾病,這些感染必須向衞生當局報告,以進行全面的追蹤和應對策略。
針對此個案,衞生官員採取了積極措施。初步調查發現,該少年的家人和學校接觸者均無症狀。然而,爲了預防潛在的疾病傳播,CHP已向其家人提供預防性藥物,並密切監測其親屬和同學的健康狀況。
預防在管理腦膜炎雙球菌感染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衞生當局強烈建議採用多種實踐衛生措施,以減少傳播風險。這些措施包括經常用肥皂和水洗手,尤其是咳嗽或打噴嚏後,以及在手部沒有肉眼可見污染時使用酒精搓手液。建議個人在咳嗽或打噴嚏時掩住口鼻,將用過的紙巾棄置在有蓋垃圾桶內,並立即洗手。
對於前往腦膜炎雙球菌感染較為普遍的地區的人士, consultar 一名医疗專業人士關於疫苗接種選項是推薦的。從這些地區返回後出現症狀的人士應立即求醫,並披露他們的近期旅行史,以確保準確診斷和及時治療。
這個個案提醒公眾,管理傳染病的公共衞生挑戰依然存在。CHP繼續強調公衆意識、警覺性及遵循推薦衛生措施的重要性。通過可靠的來源保持資訊更新,並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個人可以 Decorating 為保護社區健康做出重要貢獻。
雖然單個個案可能會看起來孤立,但它代表了對公共衞生監測和疾病預防的更廣泛承諾。透明的調查和積極的反應展示了香港健全的醫療體系快速識別、調查和減輕潛在健康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