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癌症患者獲一對一支援服務後 病人「困苦程度」減逾三成
賽馬會及防癌會於2015年9月起推出「攜手同行」癌症支援計劃,以一對一為患者及照顧者提供全方位支援。計劃將近完結,港大早前進行研究顯示,患者接受計劃介入服務後,困苦程度、家庭問題及負面情緒均有改善,其中病人「困苦程度」減逾3成。
鄧炳強稱若領事以其他身份探監 當局會考慮是否切合「主要目的」
當局建議修訂《監獄規則》,包括賦權懲教署有權拒絕任何不符合法定目的的探訪。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指,建議考慮《基本法》包括有關人權的條文及其他司法管轄區的法例,賦權當局因應某些合法目的對在囚人士的權利作出合理限制,他形容是合理、必須及相稱,亦相應制訂了適當保障措施,在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公共安全、公眾秩序及保障個人權利、自由之間取得合理平衡。
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開會討論修訂《監獄規則》的建議,新民黨立法會議員、保安局前局長黎棟國表示,現行《監獄規則》有條文過時,不切合現今形勢,形容修訂是合時、適當及必須,以維持監獄秩序。
多名議員關注限制探訪在囚人士的安排。其中,民建聯主席陳克勤表示,現時的《監獄規則》有不足之處,需要優化,否則可能會出現較大國安風險,例如曾有個別律師將未經授權物品帶入監獄,亦有所謂「探監師」借探監之名到監獄探望他們不認識的人士試圖影響更生工作。
他指出,有人意圖透過「私飯」在獄中製造特殊待遇、甚至拉幫結派,這都會影響監獄秩序和運作,關注若有律師、醫生、宗教人員等專職人士被限制與某囚犯會面,會否影響該專職人士處理其他案件時與其他在囚人士會面。
鄧炳強回應說,當局取得法庭手令限制該專職人士與某囚犯會面,只會適用於該指明囚犯,不會自動變成該專職人士被限制與所有囚犯會面,強調要根據個別情況處理,若該專職人士對其他囚犯都會進行危害國安的事,當局就會禁止面見。
選委界立法會議員吳傑莊關注,修訂建議是否適用於外國領事、官員的探訪。鄧炳強稱,根據《維也納領事關係公約》,領事有權探望外國國籍的外國人,若領事宣稱以其他身份探訪其他在囚人士,當局決定時會考慮是否切合「主要目的」,包括維護國家安全、防止罪行、令在囚人士改過自新、監獄保安秩序紀律等,可拒絕探訪。
修訂建議包括因應危害國家安全等特定情況,可向法院申請限制在囚人士與個別法律代表聯繫。鄧炳強表示,懲教署署長會根據每宗案件情況考慮是否施加限制,不會自動延伸至有關律師樓的其他人員,但若涉及整個律師樓都有問題,對國家安全有影響的話,當局會向裁判官申請手令,將限制伸延至整間律師樓,做法跟《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被捕人士見律師情況安排類似。
男工人船上工作墮下8米 清醒送院
傍晚5時許,警方接報指新油麻地公衆貨物裝卸區對開海面一艘船懷疑發生工業意外,一名63歲男工人在船上工作時,懷疑因大浪,失平衡墮下約8米深的下一層船艙。男工人頸、背、腳受傷,無法動彈,他獲救時清醒,被送往中環碼頭,再由救護車送往瑪麗醫院治理。事故詳情有待調查。案件暫時列作工業意外有人受傷。
兩男涉於機場行李認領大堂偷60萬元歐羅 還押候訊
兩名男子涉嫌於上周四(3日)與一些在逃人士一起在香港國際機場行李認領大堂偷竊60萬元歐羅(約552萬港元),該兩男同被控一項盜竊罪。案件今(7日)於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被告暫毋須答辯。裁判官李志豪應控方申請,將案件押後至9月2日再訊,以待警方作進一步調查,其間被告還押。
新皇崗口岸料實施「—證過關」 鄧炳強稱過關可縮短至約5分鐘
重建後的新皇崗口岸將實施「一地兩檢」,有立法會議員關注,日後本港市民使用該口岸時是否只需使用一張證件就可過關,即「北上回鄉證、南下身份證」。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回應說,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模式下,市民由香港前往內地使用回鄉證,由內地返港使用身份證,有關模式是參照澳門與內地的做法,若市民希望使用這項通關服務,需自行向內地部門預先登記,同意內地可獲取相關資料,日後蓮塘/香園圍口岸亦希望採用這模式,特區政府正與內地當局相討。
鄧炳強在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又說,在這個嶄新通關模式之下,旅客只需要排一次隊、檢查一次證件、核實一次身份,便可完成兩地的出入境手續,通關時間會由原本約30分鐘大幅縮短至約5分鐘,強調實施「一地兩檢」可便利旅客在同一個地點辦理兩地出入境手續,大幅提升通關效率。
位於深圳市的皇崗口岸重建工程預計本年底基本完成,料明年投入使用,提供純旅檢服務,每日通關流量可達到約20萬旅客人次,以及約1萬5千跨境車輛架次。特區政府將在口岸大樓內設立「港方口岸區」,內地及港方口岸區總共會設置134條合作查驗自動通道和68個人工櫃台。
鄧炳強預計,今年第四季可開始讓港方人員進入新皇崗口岸工地,進行相關工程和安裝通關設施,工程費用約15億7900萬元,政府今年第四季會向立法會財委會提交撥款申請。
私隱專員公署公布8宗違規個案 首5月收到資料外洩按年跌逾一成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公布8宗違反《私隱條例》相關規定的披露個人資料及資料保安事故,涉及航空公司、保險公司及政府部門等。
私隱專員鍾麗玲呼籲機構,加強員工對保障個人資料私隱的意識,並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
公署於今年首5個月接獲的資料外洩事故數字,較去年同期下跌超過一成。
新增5宗社區感染退伍軍人病 衞生防護中心稱屬散發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公布上月29日至本月5日期間,錄得5宗社區感染的退伍軍人病個案。
5名男病人年齡介乎59至65歲,當中4人有長期病患,2名患者居於南區,其餘分別居於東區,沙田及屯門。
衞生防護中心正展開流行病學調查,初步調查顯示5宗個案全部屬散發個案,沒有資料顯示這些個案與本港早前錄得的其他確診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
截至上周六,今年共錄得78宗退伍軍人病個案。
曼谷及吉隆坡抵港男女旅客涉販運大麻花及海洛英被捕 明日提堂
海關連續兩日在機場偵破行李藏毒案件,分別拘捕一男一女,檢獲共約15公斤懷疑大麻花和兩公斤懷疑海洛英,估計市值共約420萬元。兩宗案件明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
首宗案件涉及一名27歲男旅客,昨日從泰國曼谷飛抵本港。海關人員清關時,在兩個寄艙行李及個人背包內發現一批重約15公斤的懷疑大麻花,以及一個含有少量懷疑大麻花的毒品研磨工具。他已被控一項販運危險藥物罪及一項管有危險藥物罪。
另一宗案件涉及一名30歲女旅客,今日從馬來西亞吉隆坡飛抵本港。海關人員清關時,在手提行李內發現一批藏於飲品沖劑包裝中的懷疑海洛英,重約兩公斤。她被控以一項販運危險藥物罪。
鄧炳強稱對探監施加限制是考慮到維護國家安全等因素
當局建議修訂監獄規則,包括賦權懲教署有權拒絕任何不符合法定目的的探訪,候審在囚人士可穿着私人衣服及可自備「私飯」的相關條文,當局亦建議廢除。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對探監施加限制是考慮到維護國家安全、防止罪行、維護監獄保安秩序紀律等因素。他又說,不設探訪人士一刀切黑名單,而是視乎案件的情況逐一決定。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生物製劑「蘇金單抗」可修復銀屑病關節炎患者骨頭
中文大學醫學院發現透過抑制一種由免疫系統細胞產生的小分子蛋白「白介素-17」,可以預防與銀屑病關節炎相關的關節受損。研究團隊利用先進影像技術,密切監測銀屑病關節炎患者的關節隨時間的變化,證實抑制白介素-17的生物製劑蘇金單抗(secukinumab)或能修復部分已侵蝕的骨頭和預防異常骨質增生。
認收賄助承辦商獲取工程合約 設計顧問公司職員保釋候判
一名設計顧問公司的職員涉嫌收受工程承辦商逾23萬元賄款,以協助兩間工程承辦商獲取兩項日本連鎖店的翻新項目,涉及工程費用共逾2,500萬元,早前遭廉署拘捕並落案起訴。被告今日(7日)在九龍城裁判法院承認一項「串謀代理人接受利益」罪,裁判官將案件押後至7月21日判刑,以等待取得被告的背景報告,其間批准被告保釋。
68歲翁涉於觀塘分銷私煙被捕
海關人員今日(7日)早上7時許在觀塘區內展開反私煙巡邏,見到一名男子手捧輕身、密封的啤酒紙箱,覺得有可疑,於是將男子截停調查,結果發現箱內有15條、共3000支私煙。該名68歲報稱無業的男子隨即被海關拘捕。經進一步調查,關員於附近一個商場店舖及一個位於住宅大廈地下的士多房,合共檢獲約21萬支私煙,估計市值逾98萬元,應課稅值約72萬元。行動中,關員亦檢走一批啤酒紙箱,相信是用作掩飾私煙。
鄧炳強:探監師續燃燒囚犯對政府仇恨 修訂監獄規則維護國家安全
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討論修訂《監獄規則》,修例建議限制「不符合法定目的」探訪、懲教署可向法院申請限制在囚人士與個別法律代表及專職教士聯繫。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2019年後有很多所謂「探監師」為了繼續燃燒囚犯對於政府的仇恨和不滿,因而濫用朋友身分去探監,今次修例可達到維護國家安全、防止罪行發生、令在囚人士改過自身、保障個人安全、維護監獄保安秩序及紀律等5項目的。
鄧炳強強調,在囚人士的宗教自由和法律權利不會受影響,因為只是指明的專職教士不獲安排探訪,以及懲教署在取得法庭手令後才可拒絕特定法律代表進行探訪,在囚人士仍可要求其他專職教士或律師探訪。
對於取消候審在囚人士穿着「私服」及自備「私飯」的安排。鄧炳強說,英國及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已取消「私飯」安排,「私飯」本身亦有很大風險,包括囚犯可能利用這項特權影響其他在囚人士,曾有人在「私飯」放入毒品,當局亦不能確定「私飯」製作過程是否安全、營養是否足夠、會否偏肥;候審人士及已判刑人士的囚服亦有所不同,不會產生混亂。
在現行《監獄規則》之下,懲教人員不得開啟及搜查在囚人士與「指明的人」之間的信件,修例建議將區議員從「指明的人」名單剔除,鄧炳強說,現時區議員的最主要職能是在社區擔任諮詢或服務性質的角色,認為區議員沒有需要與囚犯有接觸聯絡。
C朗博物館在香港開幕 吸引不少球迷參觀
葡萄牙球星基斯坦奴朗拿度博物館在本港開幕,吸引不少球迷到場。
展館下午開幕,早上已有球迷排隊等候入場。有內地旅客表示,希望能了解C朗的傳奇人生,亦有人說視C朗為偶像,被他的人品及球技吸引。
展館設於尖沙咀K11 Musea商場,佔地1.2萬平方呎,是亞洲首個以C朗為主題的沉浸式博物館,展出他歷年奪得的個人金球獎、冠軍獎盃、親筆簽名的士砵亭28號球衣,以及多件具標誌意義的比賽球衣等。
展覽將開放至明年6月,成人入場門票最低180元。
涉訛稱收購慈善機構所需資金詐騙紫荊黨主席19萬 30歲商人保釋候審
30歲商人涉於2021年向紫荊黨主席李山及另一黨員訛稱收購一家慈善機構需資金46.8萬元,並從中詐騙19萬元,被控一項欺詐罪。被告否認控罪,案件今日(7日)在區域法院第二次預審。裁判官將案件排期至9月16至18日進行為期3天的審訊,其間被告准以19萬元和不得離港等條件繼續保釋外出。
唱歌導師涉非禮 事主事後續報課程解釋因被告屬「啟蒙老師」
曾入圍《中年好聲音》100強的男唱歌導師林俊一涉性侵11名男子,他否認非禮等共20罪,今日(7日)續在區域法院受審。案發時28歲、事主C的案情指,他聽從被告聲稱的「音頻治療」,脫去衣服並卧在按摩牀上,其間遭被告觸摸下體。辯方質疑C在事發後仍報讀課程,做法不合常理;C稱因為被告會為他帶來演出機會,C以為被告會是他的「啟蒙老師」。
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擴至佛山 增4個服務點首設中醫院
「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本月內進一步增加4個服務點,接受合資格香港長者使用長者醫療券,支付指定科室門診費用。「試點計劃」將擴展至佛山市並新設兩個服務點;及於中山市和廣州市各增設多一個服務點。
鄧炳強:監獄規則修例方案合理及相稱 被禁探訪可法律程序申訴
保安局早前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修訂《監獄規則》,包括大幅修改探訪制度、廢除還押者膳食(俗稱「私飯」)及衣著安排等,達至維護國家安全等五大「主要目的」。保安局長鄧炳強今午(7日)在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上說,相關條例已實施逾70年,認為有需要重新檢視,亦提到建議已充分考慮《基本法》和人權相關條文,所施加的限制是合理、必須和相稱;又說在囚人士雖不會基於監禁而失去所有《基本法》保障的權利,但行使的權利和自由是必須受到基於維護國家安全、監獄保安、紀律和秩序的目的而有所限制。
陳國基歡送山東艦編隊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適逢香港特區成立28周年,國家派出山東艦編隊訪港,與廣大市民一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充分體現國家對香港的深厚關懷和堅定支持,也為市民上了寶貴的愛國主義教育課。他代表特區政府和香港市民祝福編隊人員一路順風,繼續擔當保家衞國的重任。 以下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7月7日出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山東艦編隊離港歡送儀式的致辭: 尊敬的程堅副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政治委員)、呂廣坤少將(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參謀長助理)、劉光源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陳楓副署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公署副署長)、李永勝副特派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賴如鑫政委(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政治委員)、各位首長、各位山東艦編隊的軍官和士兵、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懷着感激和不捨的心情,歡送中國人民解放軍山東艦編隊的領導和官兵。 適逢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8周年,國家派出山東艦編隊,包括主艦航空母艦山東艦、導彈驅逐艦延安艦和湛江艦,以及導彈護衞艦運城艦訪港,與廣大市民一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充分體現國家對香港的深厚關懷和堅定支持。 山東艦編隊這次訪問香港,為香港市民帶來一個珍貴機會,讓我們親眼看到國家第一艘完全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航空母艦,近距離感受國家軍事力量的強大和科技發展的進步,提升我們的國家自信和民族自豪。 山東艦編隊來港期間,透過接待參觀、互動交流、舉辦國防知識講座等,為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輕人,上了一課寶貴的愛國主義教育課。編隊加深了香港群眾對國家現代化國防建設的認識,親身感受到在國家的不懈努力和科技創新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成果,讓我們為國家的成就感到自豪。 我們衷心感謝國家對香港特區的厚愛與支持,並向各位不辭勞苦的官兵和解放軍駐港部隊的領導和戰士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山東艦編隊即將啟航離開香港。在這裏,我代表香港特區政府和全體香港市民,向編隊全體人員送上最真摯的祝福,我們祝編隊所有人員一路順風,乘風破浪,繼續擔當保家衞國的重任!謝謝大家!
政府建議修訂監獄規則
政府建議修訂《監獄規則》,包括讓懲教署有權拒絕任何不符合法定目的的探訪,並可以為維護國家安全等特定情況所需,而根據裁判官發出的手令限制在囚人士與個別法律代表的聯繫。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今日出席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會議後會見傳媒時說,《監獄規則》已有逾70年歷史,基於國安考慮,當局需要檢視規則是否需要更新。 他指,此次法例修訂旨在強化懲教署整體執法效能、加入維護國家安全的考慮元素,以及令《監獄規則》更合時宜。 為此,當局建議就《監獄規則》的相關條文明確賦權懲教署可基於特定目的,因應不同情況對相關安排施加有需要的限制、條件或禁止。 這些特定或主要目的包括維護國家安全、防止罪行發生、令在囚人士改過自新、保障任何個人的人身安全,或維持監獄的保安、秩序及紀律。 鄧炳強表示,當局擬讓懲教署署長有權就探訪施加限制,最主要是考慮探訪是否切合上述五個目的。就專職教士而言,在新規定下,只要專職教士未能符合上述五個條件,懲教署署長有權拒絕其探訪。 懲教署並可基於上述五個原因,以及在取得裁判官發出的手令後,拒絕特定的法律代表向在囚人士作出法律探訪。鄧炳強指,在囚人士依然有權選擇與其他由其指定的法律代表會面,他們選擇律師進行辯護的權利不會受影響。 當局又建議廢除現時候審在囚人士可食用「私飯」和穿着私人衣服的制度。鄧炳強表示,進食「私飯」的安排會構成在囚人士特權、保安和健康的風險,當局因而提出有關建議。 此外,當局也作出令《監獄規則》更合時宜的改動。鄧炳強舉例指,現時法例列出「指名的人」,包括區議員、立法會議員、行政會議成員和太平紳士等,可對在囚人士作出公務探訪,而他們的信件內容不受檢視。隨着區議員角色改變,當局會將區議員從「指名的人」名單內剔除。 鄧炳強強調,當局建議的方案合情、合理、必須和相稱,並制訂適當的保障措施,在維護國家安全、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以及保障個人權利之間已取得最好和最合理的平衡。 他指,當局會全力爭取早日修訂《監獄規則》,按既定程序向立法會提交文件,以先訂立後審議的方式處理。修例方案將於刊登憲報當日立刻生效。
投資推廣署超額完成績效指標
投資推廣署宣布,該署2023年1月至2025年上半年共協助超過1,300間海外和內地企業在港開設或拓展業務,這些企業在開設或擴展業務首年,為香港帶來超過1,600億元外來直接投資,創造逾19,000個新職位。上述三項數字顯示,投資推廣署已提早完成2022年施政報告訂立的績效指標。 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今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原本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的績效指標,包括引入至少1,130間海外和內地企業在港開設或拓展業務,該署截至上月底已協助1,301間;而外來直接投資的績效指標,則是這些企業要帶來首年投資至少770億元,現時直接投資額已近1,700億元。 過去兩年半,受助企業的最大來源地為中國內地,共630間公司,其次是美國佔113間,英國佔89間,新加坡佔68間,加拿大佔38間。 按行業分布,金融服務及金融科技佔最多,有283間;其次為創新及科技,有275間;家族辦公室有179間;旅遊及款待佔148間;商務及專業服務有129間。 此外,由投資推廣署負責財務審查的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自2024年3月推出以來,截至上月接獲1,548宗申請,673宗申請獲正式批准,已獲核實的投資金額逾210億元,預計可為香港帶來的投資金額逾460億元。 展望未來,劉凱旋表示,投資推廣署將聚焦金融服務與金融科技、創科、供應鏈管理與物流,以及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經濟這四大策略產業,並致力推廣香港軟實力,推動文化出海,向全球展示香港的魅力,以吸引投資。 她說,今年是投資推廣署成立25周年,過去四分之一世紀,該署累計協助超過7,700間來自全球各地的海外和內地企業,在港設立或擴展業務,涵蓋金融、創科、專業服務、可持續發展等多元領域,創造超過95,000個職位,直接投資金額累計超過4,400億元。
醫療券試點計劃擴展至佛山
特區政府公布,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本月內擴展至佛山市並新設兩個服務點,以及在中山市、廣州市各增設一個服務點,接受合資格香港長者使用醫療券支付指定科室的門診醫療護理服務費用。 7月9日,中山市、廣州市分別增設中山市中醫院、廣東祈福醫院為服務點。 7月17日,試點計劃擴展至佛山市,服務點為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南方醫科大學第八附屬醫院。 特區政府指,試點計劃首次於中醫院開展服務,不但為醫療券計劃帶來再一次突破,也為合資格長者提供更多醫療服務選擇。計及四個新增服務點,大灣區內地城市可以使用醫療券的服務點將增至15個,讓超過178萬名合資格香港長者受惠。 在中山市中醫院,醫療券適用於12個科室的門診醫療護理服務,包括內科、外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婦科、中醫特色門診、健康管理中心、心理科、睡眠醫學科、口腔科、急診科。 在廣州市廣東祈福醫院,醫療券適用於13個科室的門診醫療護理服務,包括內科、外科、婦科、中醫科、康復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體檢科、全科醫學科、急診科、護理專科門診。 在佛山市一醫院,醫療券適用於14個科室的門診醫療護理服務,包括內科、外科、骨科、婦科、全科醫學科、口腔醫學中心、中醫科、健康管理中心、耳鼻咽喉科、眼科、康復醫學科、感染科、急診科、營養科。 至於佛山市南方醫科大學第八附屬醫院,醫療券則適用於內科、外科、骨科、婦科、口腔科、中醫科、健康管理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眼科、康復醫學科、臨床心理科、皮膚性病科、全科醫學科、急診科、營養科共15個科室的門診醫療護理服務。 香港長者在任何一個大灣區服務點使用醫療券,均須先登記加入醫健通。試點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收費以人民幣結算。醫療券計劃下的配偶共用醫療券安排和長者醫療券獎賞先導計劃同樣適用於上述四間試點醫療機構。 另外,特區政府正積極與餘下六間獲納入試點計劃的醫療機構推進準備工作,預計下半年內陸續開展相關安排。
中一學位分配結果明公布
教育局表示,2025年度中學學位分配辦法派位結果明日公布。 該局表示,本年度有48,011名學生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95%學生獲自行分配學位或獲派首三個志願學校;85%獲自行分配學位或獲派首志願學校。 獲自行分配學位的學生當中,68%學生獲派首志願學校;在統一派位階段,91%學生獲派首三個志願學校,74%學生獲派首志願學校。 參加中一派位的應屆小六學生明日必須返回就讀小學領取派位證和入學註冊證,並於周四或周五前往獲派中學註冊。 當局呼籲家長和學生以平常心面對派位結果。 查詢可致電2832 7740或2832 7700聯絡教育局學位分配組。
擴展5G網絡至鄉郊資助計劃推出
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推出擴展5G網絡至鄉郊及偏遠地區資助計劃,參與的流動網絡營辦商將於郊野公園、離島和其他偏遠鄉郊地區新設置約50個資助無線電基站,以優化流動通訊網絡覆蓋和容量。 通訊辦預期,當所有新建基站落成並啟用後,本港郊野公園的流動網絡覆蓋率將提升至九成以上,而主要政府行山徑的流動網絡覆蓋率更可達98%以上。 通訊辦又表示,資助計劃提升周邊地區的網絡覆蓋,惠及約70條位於擬定基站附近的鄉村,讓居民、市民和遊客享受更優質的流動網絡服務,並有助推展智慧旅遊。 當局歡迎有興趣的持牌流動網絡營辦商提交申請,有關申請資格、程序、技術要求、選址等詳情可參閱專題網站。查詢可致電2961 6333。
海魚養殖牌照及深海網箱接受申請
為協助捕撈漁民轉型至可持續的深海養殖業,漁農自然護理署即日起至9月6日接受大鵬灣(南)新魚類養殖區海魚養殖業牌照申請,以及政府提供的深海網箱的使用申請。 漁護署表示,有別於過去以傳統木製魚排進行小規模作業的運作模式,署方希望推動漁民在新魚類養殖區以集約化模式營運,採用可持續和更環保的作業模式,並使用抗風浪能力較強的鋼質桁架網箱或其他類型的深海網箱作海上養殖。 為降低漁民的啟動成本,漁護署今年年底開始分階段在大鵬灣(南)新魚類養殖區設置兩組配備現代化海產養殖設備的鋼質桁架深海網箱及三組高密度聚乙烯重力式深海網箱,並透過許用合約向本地漁業組織提供深海網箱,幫助業界轉型至可持續發展或高增值的養殖作業模式。 申請人須提交詳細的業務計劃,包括介紹其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海魚養殖業務,並說明申請人符合使用政府網箱的申請資格,且業務符合相關環境保護及緩解措施規定。 有意在新魚類養殖區作業者,可考慮透過申請漁業持續發展基金協助發展其海魚養殖業務,惟基金不能用作繳付政府網箱的許用費。 漁護署本月17日會舉行簡介會,介紹海魚養殖業牌照和使用深海網箱的申請流程及牌照要求。
應對抗菌素耐藥性威脅取得進展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今日召開抗菌素耐藥性高層督導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委員會評估本港抗菌素耐藥性的最新情況。公眾對抗生素耐藥性的認知和行為有所改善。 盧寵茂召開會議,檢視《香港應對抗菌素耐藥性策略及行動計劃(2023-2027)》的落實情況,並與相關政府部門和機構討論應對策略。他說,樂見在跨界別合作下,情況持續改善。 最新監測數據顯示,社區藥房抗菌素的批發供應量由2016年的18.5%持續下降至去年的3.4%。屬世界衞生組織「可廣泛使用」分類、即較少機會導致耐藥性的抗生素,佔本地整體抗生素供應的比例則由2016年的55.8%上升至去年的62.2%。 而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去年的調查結果也顯示,公眾對抗生素耐藥性認知、態度和行為均有所改善。 此外,環境保護署2020年至2025年期間委託本地大學和化驗機構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本港水環境中的殘餘抗生素濃度中位水平低於「預測無影響濃度」,對水生態環境並無實質影響。 調查也發現本港水環境中的大腸桿菌含量及其對關鍵抗菌素類別的耐藥性水平均普遍較低,顯示對相關環境和人類健康的風險也較低。 此外,按行動計劃落實的措施包括上月19日推出電子交易紀錄系統,供自願參與的持牌藥商使用,並適時啟動修訂有關條例,要求以電子方式有系統地記錄抗菌素處方和配藥資料;加強監測並發布食物中的抗菌素耐藥性數據;以及在本地的食用動物農場實行只供獸醫處方藥物供應政策。
陳茂波明啟程訪首爾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明日啟程前往韓國首爾訪問,周四返港。 陳茂波在訪問期間會與機構投資者、金融機構、基金界、風投界、數字資產界代表會面,並出席資本市場研討會,向韓國金融界介紹香港資本市場最新發展,深化兩地相關領域的合作。 此外,他會出席由香港駐東京經濟貿易辦事處和韓國大韓商工會議所合辦的商務午餐會,向當地金融、工商、創科界介紹香港營商優勢,特別是香港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如何助力韓國企業拓展粵港澳大灣區以至內地和國際市場,發掘商機。 陳茂波也會拜訪韓國中央銀行負責人,並訪問當地創科企業和創新研發機構。 他離港期間,副司長黃偉綸署任司長。
清真友善 商機盡現
菠蘿包、腸仔包、老婆餅……這些經典港式麵包和唐餅,在製作過程中一般會加入豬油,以增添香氣與提升口感。然而,伊斯蘭教明確禁止食用豬肉及其延伸產品如豬油等,因此穆斯林鮮有機會親嘗富香港本地特色的包餅美食。 破格創新 簡文滌本身是一名穆斯林,從事飲食業多年,一直希望突破這道美食鴻溝。十年前,他毅然設立中央廚房,專門製作不含豬油及防腐劑的清真港式麵包,供應至其集團旗下的冰室,並成功獲得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的清真認證。「那時我把菠蘿包派給少數族裔,讓他們知道,原來菠蘿包是這種滋味。」今年初,簡文滌再下一城,在新開張的尖沙咀分店內設立「包房」,同樣獲基金總會認證,代表「包房」所生產的所有食品均符合清真規條,穆斯林可安心享用。清真認證「我們的麵包不會使用豬油,而是以植物油代替。」烘焙師傅一邊搓麵團,一邊如數家珍地介紹。簡文滌補充,「包房」使用的所有原材料皆須經教會審批,從麵粉到雞肉腸等,全部均獲清真認證。「我想推廣正宗的回教食品、清真食品,不一定只提供予宗教人士,香港人甚至所有人都可以。清真食品是很健康的,我們採用的烹調方式都比較健康。」簡文滌表示,「包房」取得清真認證後,接獲附近九龍清真寺暨伊斯蘭中心等的訂單,也有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尼等地的旅行團慕名光顧。他感謝旅遊發展局協助申請認證和推廣,讓本地美食得以發揚光大。「我真心想推廣菠蘿包,它的製作技藝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體貼入微旅發局透過認證、教育和宣傳三大策略,推動香港旅遊業界提升穆斯林旅遊配套,其中在教育方面,於6月下旬推出《接待穆斯林旅客的小知識》線上培訓材料,透過短片及資訊圖表等形式,深入淺出地介紹穆斯林的禮儀、飲食規範、禱告儀式、服飾要求及節慶活動等,旨在加強業界對穆斯林文化的認識,協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相關客群的需求。簡文滌笑言,平日已會親自指導員工如何接待到來用膳的穆斯林旅客,現時更建議員工熟讀素材。「讓大家了解,原來回教徒每天要祈禱五次,還要遵行齋戒月和天課。不要以為包頭巾的一定是回教徒,因為也有印度人,對吧?還有錫克教徒。所以我覺得,加深了解會比較好。」旅發局副總幹事葉貞德表示,培訓材料涵蓋的知識對旅遊業前線員工至關重要,有助他們接待穆斯林旅客時,提供更貼心服務,讓旅客感到賓至如歸。備受認可穆斯林旅遊推廣機構新月評等,上月公布《全球穆斯林旅遊指數》,香港在穆斯林友善旅遊目的地(非伊斯蘭合作組織)的排名首次躋身三甲,並獲選最具潛力的穆斯林友善旅遊目的地。 葉貞德指出,旅發局與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合作,推動業界參與清真認證,截至6月中已有190間餐廳獲得認證。另外,有60間酒店獲新月評等的評級。 商機無限近年,香港積極開拓包括中東及東南亞國家聯盟在內的穆斯林客源市場。中東的海灣合作地區國家,以及東南亞的印尼和馬來西亞,均擁有龐大穆斯林人口。今年首五個月,來自上述市場的訪港旅客人次已逾36萬。葉貞德表示,旅發局過去多次舉辦說明會,鼓勵業界洞悉穆斯林市場潛能,也不斷邀請媒體或關鍵意見領袖赴港,探索穆斯林相關設施和服務,回國後加以推廣。「雖然我們已踏出一大步,但未來仍需與各界緊密合作,打造香港成為穆斯林旅客的首選目的地。」
研究指癌症患者及照顧者尋求支援後 困苦程度及負面情緒得到改善
一項研究發現,癌症患者及照顧者參加支援計劃後,患者感到困苦程度、家庭問題及負面情緒有不同程度改善。香港防癌會呼籲癌症患者家人親友、同事、醫護以至社會大眾,在日常生活多關顧癌症患者及照顧者,鼓勵他們在有需要時尋求所需支援。
香港防癌會夥拍四間非政府機構自2015年起推展「攜手同行」癌症患者支援計劃,十年來服務共36000名患者及照顧者,早前委託港大研事及總結計劃成效。結果發現,參與計劃後,患者感到困苦程度及負面情緒的評分,分別減少三成多及兩成半,照顧者困苦評分就減少兩成八。
港大行為健康教研中心溫浩然分析指,65歲或以上的較年長患者有感成為他人負累,較少主動尋求協助或找人傾訴,因此較難在生活中感到正面情緒,家庭問題亦較多,65歲以下的較年輕癌症患者或受社交媒體影響,擁有更多社會及經濟資源及資訊,相信有較高康復機會,所以較年長癌症患者表現出及感到較多正面情緒。
支援計劃將總結經驗,編制更有系統的服務指引,與各持份者分享見解,啟發癌症服務新導向,香港防癌會將與各個非政府組織繼續攜手,提供多元化及全面的防癌及抗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