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黨與李家超會面 就施政報告提交建議
行政長官李家超正為2025年施政報告聽取各界意見,新民黨與李家超會面並提交建議。
新民黨就促進國際交流合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鼓勵生育等多個範疇提出建議。促進國際交流合作方面,建議向中央政府爭取在香港舉辦2026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財政部長會議,以體現「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完成國家託付香港的使命。此外,以大灣區名義申辦2036年夏季奧運會,促進國際合作。
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上,該黨建議成立「航天辦公室」,設立「航天統籌專員」,與商界合作促進太空產業商業發展;向中央政府爭取試行「IPO 通」,深化互聯互通,提高外國企業來港上市吸引力,發揮香港作為國家對外橋樑的角色。此外,盡快制訂虛擬資產場外交易及託管服務發牌制度,完善虛擬資產交易生態。
民生方面,新民黨建議為所有生育兩孩或以上的母親,提供一定年期的薪俸稅全額寬免,展現香港成為家庭友善城市的決心,同時鼓勵輔助生育治療服務產業在香港發展等。他們又提出應加速發展智慧水務系統,以科技應用減少供水耗能,協助改善水質控制。
莊太量:5月零售數字上升 反映本港經濟周期從谷底反彈
政府統計處公布,5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13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2.4%,結束連續14個月跌勢。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數字反映本港經濟周期正從谷底反彈,他預期隨著訪港旅客增加,相信未來零售數字仍有上升空間。
莊太量表示,5月的零售數字上升,主要受惠於五一黃金周訪港旅客數字增加,加上股市表現向好的帶動下,令消費增加。他認為,下半年本港旅客數字會繼續向好,而9月會有更多內地學生來港開學,亦會帶動更多消費。他認為,目前最重要是如何令旅客「更願意使錢」,建議零售業及飲食業要推陳出新,令旅客有更多不同體驗。
對於政府爭取11月落實「粵車南下」政策,莊太量認為,對內地人會有吸引力,雖然推行初期名額不多,但來港的都是有消費力的內地客,相信對零售表現亦會有一定幫助。
總商會料「粵車南下」將為餐飲、零售、旅遊等行業注入新活力
政府表示,「粵車南下」力爭今年11月實施,預計今年內會有粵車進入香港市區,初步每天100個名額。
香港總商會表示,歡迎有關政策,讓廣東司機可申請單次通行證自駕來港,加強香港與其他大灣區城市的聯繫,為企業開創新機遇;粵車可停泊於香港機場,亦便利旅客入境香港或轉乘飛機,進一步加強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角色。
總商會主席陳瑞娟表示,這項措施為訪港旅客提供便捷靈活的出行新選擇,預料將為餐飲、零售、旅遊及服務等行業注入新活力,令整體經濟受惠,本港企業應把握機遇,向自駕旅客提供配套服務及推廣優惠。
粵車南下|使用口岸停車場和入境市區粵車須購第三者風險保險
政府爭取今年11月實施「粵車南下」,預計今年內會有粵車進入香港市區,初步每天100個名額,並視乎情況再增加名額。
運輸及物流局表示,入境本港市區的粵車須按香港要求完成牌證申請程序並進行驗車,以及和領取車輛通行許可證,司機亦須申請香港正式駕駛執照;至於停泊於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停車場的粵車,由於不會入境香港,申請人則無須領取香港牌證或驗車。
保險方面,使用口岸停車場和入境市區的粵車,均須購買第三者風險保險。保險業監管局將協調業界推出相關短期保險,並提供便利投保和支付保費的方式。「粵車南下」的司機須遵守香港法例,相關執法安排會與本港其他車輛一致,粵港亦正共同制訂處理違規違法車輛,包括逾期留港或違反法例的行政措施。
局方又指,「粵車南下」將開啓內地居民南下旅遊新模式,進一步促進大灣區融合,並惠及香港經濟發展。政府正與持份者聯絡,推動業界推出措施把握商機。
「居屋2024」揀樓近一個月售逾半單位
「居屋2024」由5月29日起揀樓。房委會今日(2日)在社交平台Facebook表示,銷售情况非常理想,至今已成功售出超過一半單位,銷售速度已超越「居屋2023」同期水平,證明市民對資助出售單位需求持續殷切。
網民拍片稱內地駕船入港境不靠岸毋須報備 海事處、入境處等澄清:須獲允許及辦妥手續
内地影音平台抖音有用戶上載影片,聲稱駕駛「摩托艇」從内地進入香港。有用戶自稱由三亞出發「路過」香港,其影片顯示水上電單車途經港珠澳大橋和維港。留言指,只要不靠近岸邊或停留太久,就無需提前報備或辦理手續。
房屋局擬過渡房屋新增丙類租戶 安置受「簡樸房」規管制度影響住戶
「簡樸房」登記制度計劃明年3月推出。房屋局建議在過渡房屋新增「丙類租戶」類別,為受「簡樸房」規管制度影響的分間單位住戶提供短暫居所,預計最長居住兩年,有關租金將採取三級制,若在住滿1年後延長居住期,需支付1.5倍或雙倍租。
飛鵝山清潔工將垃圾掃落山坡了事 食環扣承辦商服務費 將查部門人員監察有否不足
有網民指早前在飛鵝山執拾垃圾時,發現有食環署清潔工人將垃圾掃進山坡「了事」。食環署回覆本報查詢時確認,事涉地點為飛鵝山附近郊野公園外的山徑,承認有外判二人未妥善處理垃圾,已按合約條款向承辦商發出失責通知書並扣減服務月費。署方同時正調查部門人員在監察涉事承辦商工作方面是否有不足之處,並會適當跟進,已提醒各分區人員加強監察負責在郊野公園外山徑工作的承辦商,確保其妥善處理垃圾。
43歲女清潔工大澳首日開工期間暈倒 其後證實不治
今早10時許,警方接報指一名女子於大澳太平街209號附近負責清潔工作期間懷疑不適暈倒。43歲姓麥女事主昏迷送往大澳賽馬會普通科門診診所,其後證實死亡,死因有待驗屍後確定。案件列作送院時死亡。
警方打擊「白牌車」拘兩司機
東九龍總區交通部展開打擊「白牌車」的行動,今日(2日)於將軍澳區內派員喬裝乘客,成功截獲兩輛非法載客取酬的私家車。兩名分別40歲及51歲的男司機被捕,他們涉嫌「利用汽車作非法出租或取酬載客用途」及「沒有第三者保險而使用車輛」。兩部涉案私家車目前被扣查,有待進一步檢驗。
已婚男警非禮7歲鄰居女童罪成判囚9個月 申上訴遭駁回
35歲已婚男警前年涉藉檢查煤氣為由,進入鄰居單位內非禮時年7歲女童,摸女童胸部及私處後向女童稱「好鐘意你咁肥」。他去年被裁定一項非禮罪成、判囚9個月後,不服定罪向高院提出上訴。高院今日(2日)頒判辭指,經全面考慮所有證供後,同意並得出與原審裁判官一致結論,遂駁回上訴申請,維持原判。
粵車南下力爭11月實施
運輸及物流局公布粵車南下即將啟動,爭取11月實施,香港機場管理局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自動化停車場會提供入境前的「泊車轉機」安排;粵車入境市區則以每日100個預約名額開展。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今日會見傳媒時說,在廣東的同意和中央大力支持下,粵港雙方達成共識,提速落實有關政策。 她表示,機管局的大橋香港口岸停車場是粵車南下的其中一部分,預約程序相對簡單。轉機停車場設有1,800個泊位,機管局已構建預約系統,將可進一步吸引內地居民經香港國際機場轉機,體現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 粵車駛入市區方面,有關車輛須需進行驗車等程序,會以小規模的每日100個預約名額開展,之後按口岸和附近道路交通、用家適應情況、社會反應等,以穩健可控方式推進。 陳美寶表示,粵車南下與港車北上屬互惠安排,便利兩地市民互訪,實現雙向奔赴的期盼,既吸引不同類型旅客群,也能讓香港百業受惠。 由現時到11月,粵、港兩地政府繼續積極制訂實施粵車南下的安排,包括管理辦法、系統對接、工程建設、便利措施、口岸通關、監管措施、保險安排、宣傳工作,以及全流程演練等。
5月零售業銷貨值升2.4%
政府統計處公布,5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為313億元,按年升2.4%。扣除價格變動後,該月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按年升1.9%。 5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中,網上銷售佔8.3%,相關銷售價值臨時估計為26億元,按年升0.3%。 按年比較,其他未分類消費品的銷貨價值上升8.9%;超級市場貨品升1.3%;服裝升0.4%;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升2.8%;百貨公司貨品升6.3%;藥物及化妝品升8.7%;電器及其他未分類耐用消費品升0.9%;汽車及汽車零件升2.7%;書報、文具及禮品升1.6%;眼鏡店升1.4%。 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的銷貨價值跌3.2%;燃料跌6.9%;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跌0.1%;家具及固定裝置跌12%;中藥跌2.2%。 政府表示,5月零售業表現好轉。零售業界正在繼續適應消費模式的改變,而政府積極推動旅遊業和盛事項目,加上本地就業收入上升和內地經濟持續穩步增長,將有助提振消費氣氛和支持消費市道。
范婉雯出任醫衞局副局長
政府公布,行政長官李家超委任范婉雯為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接替李夏茵。李夏茵已提出請辭,本月14日離任,范婉雯同日就任醫務衞生局副局長。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歡迎范婉雯加入醫務衞生局,期待與她共同推動香港醫療衞生改革創新,提升和保護公眾健康。 他說,范婉雯擁有豐富公共衞生管理經驗,並多次參與統籌抗疫和救災工作,獲行政長官和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表彰,具備推動改革所需的領導力和應變力。 范婉雯今日會見傳媒時說,加入醫務衞生局,她感到非常榮幸。 她表示,醫療政策的推行需要各持份者努力,雖然她之前在衞生署工作,但她與新成立的基層醫療署、醫管局、大學及其他持份者互動甚多。在保障市民健康方面,最重要的是每個人都克盡己任,齊心協力。 她續說,本屆醫務衞生局在各方面的工作積極進取,尤其是醫療體制的革新、創新、定位等,她希望在新的工作崗位可以發揮自己,做好職能和責任,全力協助局長。 盧寵茂感謝即將離任醫務衞生局副局長、轉任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的李夏茵。 他表示,李夏茵就任副局長接近三年,表現出卓越的領導力、解說力和親和力,充分掌握現時宏觀醫療衞生系統所面對的挑戰和對策,定能在新崗位帶領醫管局改革創新,優化公營醫療服務。 此外,醫管局現任主席范鴻齡獲再度委任,任期一年,12月1日生效。 盧寵茂感謝范鴻齡續任醫管局主席,繼續配合政府推動改革。他相信醫管局未來在范鴻齡和李夏茵的領導下,會進一步落實有關工作,以確保公營醫療系統為市民提供更優質、更安全和更具效益的醫療服務。
羅淑佩明訪法國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明日啟程前往法國,訪問巴黎和波爾多,加強香港與法國在文化及旅遊領域的合作。 羅淑佩會與法國政府官員和葡萄酒業界貿易代表會面,探討合作與交流機遇。她也會參觀博物館及著名旅遊地標。 羅淑佩下周三返港。她離港期間,副局長劉震署任局長。
李家超:香港機遇大於挑戰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香港正值經濟轉型期,但在「一國兩制」下,機遇大於挑戰。展望未來,特區政府重點工作在三方面,包括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和着力改善民生。 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7月1日在會議展覽中心出席香港特區成立28周年酒會的演辭: 各位嘉賓、各位市民: 今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8周年的大日子,也是本屆政府上任的三周年。三年來,政府推動改革,我們建立了安全和穩定的香港,我們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陸續見到成果。 我改變了政府文化,建立以結果為目標的政府。我們完成了《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的憲制責任,完成歷屆政府想做而未能達成的歷史任務,我們重建一個安全的香港;今年在最安全城市排名裏面,香港排名全球第七。 我們全力處理土地房屋問題:公屋輪候時間由6.1年下降至5.3年,縮短約九個半月;打擊濫用公屋,多收回約8,700個單位,等於近11座公屋,等同省回約87億元建築費;我們快速興建簡約公屋,今年會有約9,500戶入伙,讓9,500個家庭即時解困。 本屆政府上任以來,香港經濟由負增長轉為正增長,家庭收入以中位數計增加3,000元,上升超過11%。我們重視勞工權益,落實取消強積金對沖,最低工資由兩年一檢改為一年一檢。 我們強化互聯互通,協助生物科技和特專科技公司上市,制定穩定幣發牌制度,優化了上市程序,提升金融競爭力。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上升一位,穩居世界第三。 我們着力搶人才、搶企業、招商引資,已經抵港的專才、高才、優才超過21萬人,有助提升香港競爭力。我們引進了84間從事前沿科技的重點企業,帶來約500億港元投資,創造超過20,000個職位。我們簡化公司遷冊機制,兩間國際保險大行即時表示會遷冊香港。香港的世界競爭力排名連續兩年上升,由世界第七升至世界第三,人才競爭力排名重回十大,上升七位至世界第九。 香港正值經濟轉型期,面對着挑戰和機遇。在「一國兩制」之下的優勢,香港機遇大於挑戰。展望未來,我們的重點工作會在三方面: 第一,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我們會統籌好安全和發展。在「一國兩制」下,我們會堅定維護國家安全,並把握國家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力拼經濟、謀發展,幫助企業升級轉型,拓展內外銷市場;我們會深化國際交往合作,開拓新市場、新機遇,強化全供應鏈服務,做大、做深區域貿易,抵銷過分依賴單一市場的貿易風險。我們會大力發展科技創新,擴大數字貿易,推動本地企業發展,同時引進技術和產業,繼續搶人才、搶企業,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 第二,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北部都會區佔香港面積約三分之一,人口亦將佔三分之一,是香港發展的新引擎。我們會引入新理念、新辦法,拆牆鬆綁,結合市場力量,提速提效,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新田科技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香港園區,以產業發展為重點考慮,以創新科技為核心,吸引全球科研人才和創新資源集聚,促進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建設,帶動香港整體發展。 第三,着力改善民生。我施政的目標,是讓市民有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居所,青年有更好的發展,長者有更好的照顧,市民安居樂業。 特區政府會持續在住屋、醫療、教育和福利等方面改善民生,提升市民生活質素。我們會繼續加快公營房屋供應,進一步縮短公屋輪候時間;確保簡約公屋如期供應,以解燃眉之急;取締劏房的合規簡樸房有望明年3月開始進行登記。政府會繼續深化醫療體系改革,加強公營和基層醫療服務。我們會繼續實踐精準扶貧理念,聚焦幫助排在隊尾最需要幫助的人。在交通方面,政府會推進落實運輸基建發展藍圖,全力推動各鐵路項目,包括洪水橋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北環線支線和區內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等。 常言道:「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我們寧願做艱難的改革者,都不能做安逸的停滯者。現今地緣政治風雲變幻,不確定性不斷增加,香港可提供給世界的正正是安全和發展的確定性。這些確定性是現今世界需要和渴求的。國家機遇和世界機遇都圍繞着香港,只要我們把握好機遇,不斷提升自身價值和競爭力,改革求進,創新創造,憑着香港人的智慧和經驗,我有信心,東方之珠一定能夠在世界舞台上綻放更耀眼的光芒!多謝大家。
升旗禮慶特區成立28周年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早率領政府高層官員出席升旗儀式,慶祝香港特區成立28周年。 升旗儀式上午8時在灣仔金紫荊廣場舉行,社會賢達和制服團隊成員出席。 警察樂隊奏樂,在歌唱家陳永和宋元明領唱下,金文泰中學合唱團獻唱國歌,國旗和區旗在歌聲中徐徐升起,紀律部隊在空中和海上敬禮。
司局長響應飲食界慶回歸優惠活動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今日出席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8周年升旗儀式和酒會後,到灣仔一家酒樓飲茶,享用慶祝特區成立誌慶的飲食優惠,共慶回歸。 幾位司局長點選多款點心飲早茶,包括71折優惠價應市的蝦餃。他們感受到現場氣氛熱鬧,市民對飲食優惠活動甚為受落。飲食界7.1慶回歸優惠活動支持度高,參與食肆數目逐年增加,由2023年1,400多家、去年2,200多家增至今年4,100多家。 卓永興、黃偉綸和曾國衞其後享用免費乘搭電車日優惠到利東街,感受商場免費派發雪糕、爆谷和熊貓造型氣球所增添的節日歡欣。 本屆政府開創將特區成立紀念日節日化的先河,獲社會各界積極響應。
427人獲授勳嘉獎
政府今日公布2025年授勳名單,427人獲行政長官頒授勳銜和嘉獎,其中香港經濟日報集團主席兼創辦人馮紹波等三人獲頒大紫荊勳章。 政府表揚馮紹波長期服務香港,以及他對媒體行業、經濟和教育發展的貢獻。馮紹波除領導香港經濟日報30多年,使該報發展為本港受尊崇和最具影響力的媒體之一,也積極推動香港成為全球金融樞紐,並致力提倡教育及成立基金支持香港大學的發展和社會公益項目。 獲頒大紫荊勳章的包括楊釗,他長期促進香港與內地的貿易合作,致力凝聚商界力量,為拓展內地市場提供寶貴經驗,對香港經濟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骨外科專家梁智仁也獲頒大紫荊勳章。他專研脊柱外科和小兒骨科,成就非凡。憑藉逾50年的教學、學術研究和行政管理經驗,梁智仁畢生對香港作出超卓貢獻。 獲金紫荊星章者有20人,包括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前警務處處長蕭澤頤等。至於獲銀紫荊星章有29人,銅紫荊星章46人。 行政長官李家超祝賀和感謝所有得獎人士,希望他們繼續在其範疇盡展所長、服務社會。李家超特別感謝九位為維護國家安全作出卓越貢獻的人員、兩位在去年4月佐敦華豐大廈三級火警中英勇救人的市民,以及今年3月至4月前赴緬甸地震災區協助搜救工作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救援隊人員。 勳銜頒授典禮今年稍後時間舉行。 此外,共66人獲行政長官委任為太平紳士。
謝展寰:環保須與經濟發展並行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網誌撰文回顧過去三年工作,包括推動漁農業發展、生態保育、改善近岸污水、推動新能源、推進食品貿易、推動綠色殯葬等。他表示,保護環境必須與經濟發展並行,才可持續。 以下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7月1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公眾對環境及生態局的工作,一般聚焦在廢物政策,推動電動車,又或是環境衞生方面。較少人留意的是在過去三年我在推動漁農業發展、生態保育、改善香港近岸污水、推動新能源例如氫能、推進食品貿易,以及推動綠色殯葬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推動漁農業發展 我甫上任,已積極和漁農業界商議推動漁農業發展,我相信推進漁農業升級轉型,應用高科技,邁向現代化,可以幫助行業長遠和可持續發展。2023年我們與業界攜手制訂了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現正積極有序推展藍圖下的各項措施。 漁業方面,漁護署已指定四個新魚類養殖區,並會分階段啟用。新魚區佔海域面積共約590公頃,是現有魚類養殖區總面積約三倍。預期2027年本地海魚養殖產量會是2022年的兩倍。農業方面,政府已在上水預留一幅土地供業界興建第一所多層式現代化環保禽畜養殖場,並正進行土地平整工程。為推動休閒農業和漁業,漁護署亦已推出農+樂農場計劃,並拆牆鬆綁推出優化措施,現已有超過100個農場加入計劃,而漁+樂魚場計劃會於今年第三季推出。 除了各項協助業界的措施外,漁護署更進一步建立統一新品牌及相關認證和溯源制度,以提升本地漁農產品的價值、銷售和競爭力。我鼓勵市民多選購本地食材,因為省卻運輸程序,既新鮮亦有助減少碳排放。 保育與發展並行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為進一步加強保護香港的自然生態,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我們去年11月前所未有地一口氣成立了三個與生態保育相關的公園,包括第25個郊野公園,即紅花嶺郊野公園;第八個兼面積最大的海岸公園,即北大嶼海岸公園;以及結合濕地保育、農耕作業與自然教育於一身的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加強保護陸地及海洋棲息地、提升生物多樣性,讓大眾享有更多元化的生態遊體驗,舒展身心和欣賞大自然美景。 計及上述新成立的公園,香港的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共佔地約44,840公頃(即約40%的香港土地面積),而海岸公園和海岸保護區則共佔約8,500公頃的海洋面積。塱原自然生態公園開展建造以來,極度瀕危的黃胸鵐(俗稱禾花雀)和瀕危的黑臉琵鷺的個體數量均錄得增長,而黑翅長腳鷸的築巢數量更有明顯上升。 本屆政府展開研究建立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除了可以有效保育后海灣具生態價值的濕地和提升有關濕地的生態價值,亦有助推動水產養殖業現代化,以及為市民提供生態教育和康樂設施。同時亦能為北部都會區發展創造環境容量,締造保育與發展並行。 改善維港海濱沿岸水質及氣味 2022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會針對維港兩岸特別是荃灣、深水埗及九龍城區有嚴重污染問題的排水口,在2024年年底前將污染量減少一半。截至去年底,相關雨水排水口的整體污染量已減少近90%。去年,三項鐵人世界盃和亞洲盃比賽均於中環灣仔海濱相繼成功舉行,當中有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頂尖選手競逐,煥發香港作為亞洲盛事之都的魅力。 第15屆全國運動會鐵人三項項目將於今年11月在中環灣仔海濱舉行,現時該處水質已符合比賽項目嚴格要求並已在3月初順利完成測試賽,相關部門會繼續致力確保賽道水質達標及今年年底的正式賽事順利舉行。 推動氫能發展 氫能被視為具發展潛力的低碳能源,香港氫能發展策略於去年推出,提出策略穩慎有序地營造有利本地氫能發展的環境,善用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推動香港成為國家發展氫能源的示範基地,並協助氫能源產業在海外地區的發展。 環境及生態局2022年成立及領導氫能源跨部門工作小組,審視氫燃料試驗項目的申請,並就安全及規劃等方面提供意見,工作小組已審視並原則上同意了27個開展氫能源試驗項目的申請。當中食環署的3輛氫燃料電池洗街車亦已在今年6月啟動試驗。 推進食品貿易 香港製造的食品在內地一向受歡迎,環境及生態局和國家海關總署簽訂協議,去年5月推出便利通關安排,讓3種香港製造食品(包括飲料、糕點、糖果和巧克力)經海關總署抽樣檢驗後可直接放行,無需等待檢測結果,有助縮短清關時間和簡化流程,為存貨管理和如期交付貨物提供更大的確定性。 來年,我們會繼續與業界和內地當局商討進一步簡化香港與內地的食品進出口,冀借助香港食品安全和質素品牌,助力內地食品經香港出口海外,促進香港與內地的食品貿易發展,打造香港成為食品貿易樞紐。 綠色殯葬 本屆政府積極優化公眾骨灰安置所發展計劃和推動綠色殯葬。現時公營龕位充足,市民無須輪候。為滿足社會對公營龕位的中長期需求,政府審視了公眾骨灰安置所各項發展計劃,進一步在和合石墳場物色合適地點設置骨灰安置所,並繼續推展其他項目。 採取這些措施後不單止未來公營龕位將有足夠供應,更可以把沙嶺原來留作骨灰龕場的用地釋放作創科用途。我們亦從設施設計、親友體驗,和宣傳教育等多方面入手積極推廣綠色殯葬,近年使用率持續上升,去年已達18.2%,是歷年新高。 展望 本屆政府通過推動源頭減廢及擴大回收網絡,成功扭轉廢物棄置量多年來長期不斷上升的趨勢,推動電動車方面亦有明顯成效。 香港的經濟正在急速轉型,亦逐漸與大灣區的發展密不可分。保護環境,必須能夠與經濟發展並行,才可以持續。 展望未來兩年的工作,除了繼續推進減廢回收和車輛電動化,在這個經濟轉型和邁向碳中和轉型的挑戰中,環境及生態局會主力推動新質生產力和綠色轉型,與大灣區共同推動新能源發展、無廢灣區,以及綠色產業的建立。 我們亦會努力促進香港與內地的食品貿易發展,打造香港成為食品貿易樞紐,以及借鑑內地經驗,大力推動本港漁農業長遠可持續發展,打造綠色新經濟增長點。 此外,我們將在今年完成《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的更新,支持全球及國家有關保育生物多樣性的最新倡議,促進人與大自然和諧共生。
田北辰倡粵車預約停泊到指定停車場 限額可增至每日數千
政府爭取今年11月實施「粵車南下」,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回應時表示,相信當局是檢視了「雙牌車」失事等數字,決定容許粵車可以入市區且不限地方,但他估計不少「雙牌車」是等老闆的司機,他同意先容許每日100架試行,留意粵車駕駛者的駕駛情況再作檢視。
田北辰又認為,每日100架粵車來港對香港經濟幫助不大,預期要幾千架,甚至逾萬架車,才有助本港經濟,建議車牌可分兩類設限額,一種是可駕駛入市區,另一種是長遠容許每日數千,甚至一至兩萬架粵車,經預約入境本港後,停泊到指定大停車場。
家計會出售的避孕藥 6月28日起須由該會醫生處方
今年6月28日起,原屬非毒藥類的口服避孕藥已被列為毒藥,只能在持牌藥行和藥房銷售,包裝亦要按規定註明字句,提醒顧客首次服用前應接受醫護評估。家計會今日回覆本報表示,今年6月28日開始,於家計會出售的避孕藥必須由該會醫生處方,形容安排是配合衛生署的規定,冀能加強保障就診者的健康。
勞工處接約50名鴻星員工求助 追討約600萬元欠薪及解僱補償
位於旺角新世紀廣場的鴻星海鮮酒家宣布結業。勞工處回覆查詢時表示,非常關注事件,已收到約50名鴻星員工求助,主要涉及欠薪及解僱補償,追討金額約600萬元。
若僱主最終確認無能力清付有關款項,勞工處會協助僱員向破產欠薪保障基金申請特惠款項。
勞工處又說,已要求酒家管理層妥善處理受影響僱員的欠薪及解僱補償,並呼籲受影響僱員盡快到勞工處登記資料,處方會積極提供適切協助。
北葵涌街市一個銀鱈魚樣本被檢出金屬雜質甲基汞含量超標
食安中心公布,一個由北葵涌街市抽取的銀鱈魚樣本,被檢出金屬雜質甲基汞含量超標,已知會涉事商戶,並指令將受影響產品停售。
中心透過恆常食物監測計劃,從涉事街市一個商戶抽取樣本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每公斤含甲基汞1.1毫克,超出法例標準的每公斤0.5毫克。
發言人說,中心正追查產品來源和分銷情況,會繼續跟進,如有足夠證據,中心會提出檢控。
一個進口冷藏豬肉樣本被檢出獸藥殘餘英氟沙星含量超標
食安中心公布,一個進口冷藏豬肉樣本被檢出獸藥殘餘英氟沙星含量超標,正追查產品來源和分銷情況。
中心透過恆常食物監測計劃,從進口層面檢取有關樣本作檢測,結果顯示,每公斤含1300微克的英氟沙星,超過法例上限的100微克。
發言人說,根據涉事進口商提供的資料,有關產品已全部供應市場,在正常食用情況下,不會對健康構成不良影響。中心已就事件通知內地當局,會繼續跟進和採取適當行動。
深水埗兩男大打出手 一人事後疑逃離現場
晚上7時許,警方接報指深水埗欽州街78至86號一間快餐店有人打架,一名63歲姓陳男子臉部紅腫受傷,一隻牙齒被打甩,嘴亦有流血,他由救護車送往明愛醫院治理。據報一名約40多歲男子施襲後逃去。案件列作襲擊致造成身體傷害,交深水埗區刑事調查第6隊跟進。
私隱專員公署稱未收到澳航資料外洩通報 已主動聯絡了解
私隱專員公署表示,未有收到澳洲航空關於資料外洩事故的通報,公署已主動聯絡澳航了解事故詳情,包括香港乘客是否受事故影響、數目及所涉及的個人資料。
澳洲航空較早時表示,正在調查一宗重大的網絡攻擊,指有黑客入侵一個包括600萬名客戶敏感資料的系統,預料資料被竊的情況相當嚴重。
張國鈞料運動員與品牌糾紛增多 體育仲裁有商機
律政司日前邀請爭議解決機構,就「體育爭議解決先導計劃」提交建議書。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接受本台訪問時說,獲選機構將成為本港首個參與體育爭議解決的仲裁機構,在市場建立「江湖地位」,有信心能吸引仲調機構申請,先導計劃能如期在年底啟動。
張國鈞形容體育仲裁有商機,舉例最近有本港運動員與體育品牌產生商業糾紛,涉及該名運動員早年與品牌簽訂合約,只獲贊助體育裝備,但沒有金錢收益,其後他在國際賽事上贏得獎項後,商家就利用他的肖像鋪天蓋地宣傳,運動員因無法獲得分潤,感到不公,於是私自改與另一品牌合作,被商家控告。張國鈞說,隨著越來越多香港運動員在國際體壇上取得佳績,預計類似情況將越來越多,需要爭議解決服務。
大灣區執業律師考試試點計劃運作近五年,超過560名港澳律師已考取執業資格。對於去年律師會的報告指出,大灣區律師在内地參與的案件並不多,張國鈞說香港律師對比當地律師,難免會「猛虎不及地頭蟲」,應採取「藍海戰略」,開拓跨境資產重組、跨境買賣等香港律師有優勢的業務。他又期望「港資港法」適用範圍下一步能擴展至廣州。
律政司正推動發展法律科技,本身是推動法律科技發展諮詢小組主席的張國鈞說,正搜羅適合的科技產品推薦給業界,西方國家有不少成熟的產品,但是否廣泛採納,仍需考慮安全因素。他解釋,在當前地緣政治形勢下,假如業界廣泛採納某種產品後,生產商不支援在港使用,就會「倒瀉籮蟹」。對於有建議提出設立法律科技設備免稅額,鼓勵業界應用創科產品,張國鈞說會考慮為業界提供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