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正以一種創新的流動回收車模式,開拓廚餘管理新方向。這項在中西區試行的計劃自十月初實施以來,已悄然改變市民處理有機廢物的習慣,短短數週內便成功回收約1,500公斤廚餘。
這項由環保署主導的計劃,每日晚間安排流動回收車輪流停駐四個站點,每個站點停留45分鐘。其中一站設於西營盤港鐵站C出口外,大大方便了當區居民。計劃最大特色是其便捷設計:居民可直接將廚餘投入車內,並有身穿鮮明紫色背心的友善大使現場講解操作流程。
如市民余女士和何先生等參與者均對計劃的實用性讚不絕口。何先生特別指出,相較傳統夜間回收站,這種方式無需另備容器,可直接棄置裝有廚餘的膠袋,操作更為簡便。這種便利性顯然是計劃初期成功的關鍵,目前已有逾1,600名居民參與。

這輛流動回收車不僅是收集工具,更是教育平台。環保署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湯樂勤強調,計劃擔當重要宣傳角色,有助提升市民正確處理廚餘的意識。雖然參與者暫未可賺取「綠綠賞」積分,但仍可獲贈小禮品作為參與鼓勵。

此回收車屬香港整體廢物管理策略的一環。環保署現時已在全港設立100個夜間廚餘收集點,而流動回收車正是該網絡的創新延伸。透過將回收服務帶到居民社區,計劃旨在讓環保實踐更貼近市民日常生活。

當局正密切監測這項試行計劃,環保署表示將詳細評估成效後再考慮擴展至全港。初期指標相當樂觀:穩定的參與率和正面反饋顯示,這可能是邁向更可持續城市廢物管理的重要一步。
有意參與計劃的市民須注意,目前回收車路線集中於中西區,每晚停靠多個站點。身穿紫色背心的大使會現場提供詳細指引,協助市民正確分類廚餘。
在全球城市皆面對廢物管理難題的當下,香港的流動廚餘回收車展現出以社區為本的創新思維。透過提升環保操作的便利性和參與感,這項計劃有望根本改變都市人處理有機廢物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