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衞生當局確認本港錄得首宗本地傳播的基孔肯雅熱個案,引發即時的公共衞生反應和社區警覺。該個案涉及一名82歲女子,她住在鑽石山鳳德邨秀鳳樓,未有近期外遊紀錄,但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
衞生防護中心(CHP)主任徐樂堅解釋說,該患者很可能是透過本地傳播感染病毒的,可能是由未被發現的海外旅行者引入的。 虽然这标志着重要发展,但衞生官員強調,現時沒有證據顯示市區存在持續的傳播鏈。

基孔肯雅熱病毒主要由伊蚊傳播,可引致發燒、嚴重關節痛和皮疹等症狀。雖然這疾病很少致命,但可能會導致長期的不適,偶爾會引致慢性關節問題。針對這宗個案,當局已經推出全面的預防措施,集中於兩個關鍵範疇:蚊患控制和社區監測。

在患者住所200米範圍內,約20幢住宅大廈,衞生官員正在積極追蹤潛在接觸者並調查可能的傳播途徑。他們已聯繫到居民,呼籲如出現發燒、關節痛或皮疹等症狀应立即報告。附近機構,如聖希臘書院,已實施預防措施,展示了社區的積極應對態度。
蚊患控制仍然是主要策略。儘管鑽石山的蚊患指數較低,當局警告,即使是少數受感染的蚊子也可能帶來重大風險。CHP已加強滅蚊行動,專注於壓制成蚊數量和消除潛在的繁殖地。

公眾合作對於減輕傳播風險至關重要。衞生當局建議采取簡單而有效的預防措施:清除積水、使用驅蚊劑、安裝窗紗和保持良好的環境衞生。這些措施可以大大減少蚊子的繁殖和叮咬機率。

徐樂堅強調,雖然這是香港首宗本地傳播的基孔肯雅熱個案,但情況仍在控制之中。流行病學調查未發現與此前記錄的輸入個案有直接聯繫,暗示病毒可能是通過未被發現的帶菌者傳入。然而,傳播潛力仍是一個需要持續警覺的問題。
事件突顯了在像香港這樣一個全球連接的城市中,傳染病在城市環境中傳播的複雜動態。這強調了強健的公共衞生監測、快速反應機制和社區意識的重要性。
隨著調查繼續,居民被鼓勵保持知情、實行預防措施並及時報告任何潛在症狀。CHP將繼續密切監視形勢,提供更新和指導,確保公眾安全。
這一事件提醒人們,蚊媒傳染病可能出人意料地出現,需要衞生當局和社區之間的常備準備和協同努力。雖然目前的風險似乎受控,但持續的警覺仍然是防止潛在更廣泛傳播的關鍵。